第56頁 (第1/3頁)
曹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個前來慰問樊於期的是呂不韋。樊於期抓著呂不韋的手不放,患難見真情,還是相國懂得體恤下情啊!的確,在這個時候,還有什麼比領導的關懷更為樊於期所急需呢?
呂不韋在來之前,對桂樓之事已經一清二楚。這一趟他是專為收買人心而來。呂不韋當下勸樊於期安心養傷,縱萬般委屈,也須從長計議。
樊於期捶榻大呼:&ldo;伸冤在我,我必報應。&rdo;言罷淚如雨下。呂不韋撫樊於期之背,道: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強的人也有權利去疲憊。
樊於期於是改哭為號,號罷,大叫道:&ldo;堂堂丈夫,無能護衛妻兒,何忍偷活人世。&rdo;叫完便要伏劍自盡。呂不韋心中冷笑:樊於期啊樊於期,你戲演得也太假了吧。我不來你不自殺,我來了你就喊著要自殺,你當我傻呀。饒是如此,呂不韋還是奪去樊於期手中之劍。
樊於期又道:&ldo;於期既不能死,還望相國為於期主持公道。&rdo;
呂不韋道:&ldo;本相有一言,不知將軍能聽否?&rdo;
&ldo;相國請講。&rdo;
呂不韋乃是《呂氏春秋》的主編,對《呂氏春秋》的編撰工作很是上心,他以相國之尊,在士人面前不恥下問,倒也是學到了不少知識,而這些知識,也經常在談話中被他拿來賣弄,渾然不顧是否恰當。呂不韋於是說道:&ldo;君子處世之道,概類於作文之法,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倘是旁人如此褻瀆將軍,將軍自應以血洗辱,一解大恨,此為行於所當行也。然長安君貴為王弟,非將軍所能抗衡,此為止於不可不止也。本相以為,不如因而善謀之,以無益之妻子,換有用之富貴。&rdo;
樊於期不忿道:&ldo;奪妻之恨,豈能輕易勾銷?&rdo;
呂不韋道:&ldo;將軍乃雄才大略之人,豈可作惺惺兒女態。天下女子何止萬千,只恨取之不竭、用之不完,將軍念念於一人而不忘,豈不愚哉!本相府中,多有美女,將軍如有中意,本相必當割愛。是為一妻雖去,百妾復來。&rdo;
呂不韋見樊於期聽得入神,又道:&ldo;昔有吳起,殺妻明志,請為魯將,終於大破齊國。將軍向以吳起自許,當知婦人為輕,功勳為重也。而況將軍名諱,也正應驗冥冥中自有天意。於期(與無妻二字同音),無妻也。老子有雲,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將軍既去婦人之累,再得本相為將軍盡力奔走,將軍得以荷軍國重任,建不世功業,豈非男兒生平所望?&rdo;
樊於期破涕為笑,道:&ldo;於期唯相國是從。&rdo;
卻說成蟜搶奪樊於期之妻,也給嬴政出了一道難題。嬴政知道,成蟜他是非保不可。他好不容易將成蟜扶上大將軍之位,怎能輕易放棄?而對樊於期,則以儘量安撫為宜。安撫不成,殺死也不足為惜。
嬴政初聞桂樓之事,先是大怒,深怪成蟜惹是生非,自毀形象,最終留下個爛攤子,還得我來收拾。但轉念一想,卻也大喜,喜成蟜之好色。
在《辨jian論》一文中,蘇洵攻擊王安石道:&ldo;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jian慝。&rdo;臣下之不近人情,素為多疑的君主所忌。這裡涉及眾多君王的陰暗心理:不近人情的臣下,無欲無求,將個人原則置於官場規則之上。如此臣等,不畏重誅,不利重賞,不可以罰禁也,不可以賞使也,此不僅為無益之臣,更為有害之臣。因此,嬴政喜成蟜之好色,喜得惡,也喜得自有道理。成蟜好色,好色則無大志,無大志則可放心驅使,只須穩執賞罰二柄,成蟜權位雖高,卻也不足為患也。
而李斯的監視報告也顯示,成蟜常焚逍遙香。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