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殉道者 (第2/2頁)
江郎有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道理和道義。
西方人認為華國人忠誠於集體,如果這個集體違揹他們最初的選擇,或者這個集體符合他們期待的樣子。
那麼,為了毀滅,為了維護,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
以前張海芳還覺得西方人誇張,就像他們宣傳孔子日夜坐在河邊,望著敵人的屍體漂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一樣,是一種錯誤解讀。
但剛剛讀到劇本,看到主角在深沉的黑暗中,努力爬向唯一被光籠罩的餐桌平臺,讓餐桌承載自己的屍體作為資訊,那種毫不猶豫的犧牲情結,她看的時候,居然沒有半點違和。
明明整個實驗不關主角的事,他只是一個支持者而已。
但當他意識到這個系統的錯誤,準備犧牲自己毀滅它的時候,她下意識就認為他的舉動,他的犧牲是對的,沒有任何突兀。
甚至如果回頭看,林麥冬為主角設計的幾次思想轉變,這種殉道思維都貫穿其中——只要主角發現那條路是錯的,他就會毫不猶豫捨棄(殺死),哪怕他已經付出很多努力。
當然,林麥冬設計的結局,讓這種理所當然的感動,成了一抹沉鬱的晦暗,一句無聲的辛辣嘲諷。
也讓她心裡堵得厲害。
她知道林麥冬想說什麼,卻不敢多想,甚至她懷疑,劇本中主角的幾次路徑轉變,也是林麥冬在試圖影射某個人。
否則,他沒必要在劇情裡,將市場經濟的理論,化用到主角原本堅信的實驗理論模型裡。
“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她暗歎一聲。
她很:()我做導演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