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2章 赫魯曉夫樓 (第1/2頁)
老楊半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火車站門口有一個過街天橋。
蕭鵬站在過街天橋上藉著路燈的照射觀察附近的環境。
這裡的景色特別像是四十年前的龍國。就像這個過街天橋,就是那種石頭臺階
不過這也不奇怪,應該說原來的龍國基建都是走的蘇聯風格。比如說很多人基因深刻的‘筒子樓’其實就是按照模仿蘇聯的‘赫魯曉夫樓’建設的。
現在在龍國城市裡還有沒有拆除的筒子樓但是已經不多,可是在俄羅斯境內依然有一大堆的‘赫魯曉夫樓’。
‘赫魯曉夫樓’是‘預製樓’,採用了‘標準化’和‘模組化’,就是採用預製件,在工廠裡先把房間模組製造好運到施工現場,然後像搭積木一樣搭起來。這樣的房子成本低,建設速度快,統一規劃為五樓不安裝電梯,整體建築沒有任何不必要的裝飾。
現在人們笑話筒子樓落伍,殊不知這應該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當年斯大鬍子喜歡華麗的東西,在他當權的時期,蘇聯建築主打的就是宏偉壯觀美觀奢華,幾乎個個都是建築界傑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莫斯科七姐妹’(莫斯科大學、列寧格勒飯店、勞動模範公寓、重工業部大樓、文化人公寓、烏克L飯店、外交部大樓),那都是令人歎為觀止的存在!
但是這些奢華的大樓根本不符合當時的俄羅斯國情!
那時候蘇聯剛經歷完二戰,2700萬蘇聯人民死於戰爭。戰後一片狼藉遍地廢墟。那時候蘇聯人民嚴重缺乏住房。上千萬蘇聯人流離失所。
斯大鬍子離世後,這一難題留給了赫魯曉夫!
雖然現在無數‘蘇聯笑話’都在嘲笑赫魯曉夫,但是事實上是:赫魯曉夫是蘇聯時期最重視民生的領導人。包括被人詬病的‘玉米運動’那也是為了讓蘇聯人民吃飽飯。(ps:玉米運動是赫魯曉夫發起的一項改革,在蘇聯境內大面積種植玉米。但是由於蘇聯地理條件實在太差,這項運動以失敗告終)。
而他給蘇聯解決住房問題的辦法就是‘赫魯曉夫樓’,直接搞流水線生產,直接像是堆積木一樣把預製板提前造好的框架堆在一起然後加固,最快五天豎起一座樓,簡直比蓋茅草屋還容易,每平米造價降低到110盧布便宜到了極致。
裝飾?不需要!電梯?不需要!垃圾道?不需要!
這種樓確實很多缺點,比如說房間小的像個火柴盒;走廊窄的兩個人錯不開身;隔音效果奇差,鄰居打個噴嚏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但是就這種樓是真正的解決了蘇聯人民住房問題的‘寶貝’,十年時間超過五千四百萬蘇聯人住進了赫魯曉夫樓!
而這種樓對龍國來說也很重要。
在兩國友好時期,有不少蘇聯專家來到龍國,當時龍國就給他們蓋了他們這樣的樓房,被稱為‘專家樓’。現在城市裡常見的‘單元樓’就是典型的‘龍國版’赫魯曉夫樓,還有簡化版的‘筒子樓’。
現在看那些‘單元樓’、‘筒子樓’很簡陋,可是在三四十年前,那種‘單元房’可是屬於‘高檔住宅’的代名詞!
這兩種樓真的給龍國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建國初期,城市進行工業化發展,筒子樓解決了大量的工人的住房問題,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又有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而‘單元樓’又解決了這批人的住房問題!
其實在1996年的時候,俄羅斯就已經推出政策要拆掉當年修建的赫魯曉夫樓,但是到現在也沒有拆乾淨,包括莫斯科還有不少赫魯曉夫樓,至於在這些偏遠地方,赫魯曉夫樓更是隨處可見。
滿洲里和這裡只有二十分鐘路程,可是就感覺到了兩個世界。
“哥,你在幹什麼呢?”小佳問道。
蕭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