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摘帽歌 (第1/2頁)
季宇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章中認為:落實知識分子已經迫在眉睫。國家既要有像科學大會這樣鼓舞人心的盛會,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將落實知識分子的工作做好,要落到實處。
在這篇文章中,用很大的篇幅,讚揚了季宇寧那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稱他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作家。
文章中肯定了季宇寧的小說人到中年裡提出的目前中年知識分子的危機。
而且認為這是需要全社會關注並儘快解決的問題。
文章中還提出在剛剛舉行的全國科學大會上,已經提出了知識分子就是勞動人民中的一員,是屬於腦力勞動者。
這個認定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文章中的原話是,“雖然我們從小說中主人公陸文婷身上,感受到的仍然是乍暖還寒的冷意,但它帶來的畢竟已經是春天的風了。”
文章最後的結尾,是一句話,“向陸大夫致敬,為中年乾杯。”
季宇寧記得前世1980年這篇小說人到中年發表以後,在人民日報上也刊登過一篇評論文章,也是讚揚的文章。
當時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為中年乾杯。
沒想到這一世,這5個字仍然出現在對他的這篇小說的評論文章中。
幾個月前,他上人民日報頭版的時候,人民日報上對他的評價是詩人歌唱家。那次是評論他的歌曲一支難忘的歌。
而這次他再次登上人民日報頭版的時候,人民日報上對他的評價是: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作家。
上午一家人都在家休息,看到這篇評論都非常開心,老爸老媽很是滿意,朱琳看了忍不住說:
“阿寧,這篇評論寫的真好,那前一段有一些評論你的那篇人到中年的小說,寫的一點兒都不客觀,淨是在那兒挑錯。”
“有些人的評論,不是為了評論小說,而僅僅只是為了評論而評論。”
季宇寧覺得,從今天的人民日報頭版對他的小說人到中年發表這篇評論文章之後,那些雜音就應該少多了,而且未來對他的小說的評論也會客觀多了。
另外,他估計像去年一樣,他登上人民日報頭版之後,也會很快有記者上門採訪的。
不過他最先等到的不是記者採訪的電話,而是華夏人民廣播電臺馬大姐的電話。
馬大姐在電話裡告訴他,他的那首祖國不會忘記,電臺的領導已經批准可以錄音播出了。
這首歌之前就已經和他幾部電影的主題歌一同刊登在音樂學院的雜誌人民音樂上了。
其他幾首歌已經在廣播電臺進行了錄音,有的已經播出,而這首祖國不會忘記,因為臺裡的領導還要考慮,所以先暫時不能錄音和播出。
原因無非是這首歌裡面的內容可能有些敏感。
自從全國科學大會在3月中旬召開以來,特別是大會開幕的時候,那位老人家的講話,使得這首歌的內容不僅不再敏感,而且這首歌還是一首緊跟時代,鼓舞人心的優秀歌曲了。
3月29日,週三。
這天下午,季宇寧按照約定好的時間,來到華夏人民廣播電臺。
一進入地下一層的錄音棚,他就發現,今天在現場的人,是他這麼多次來錄音見到人最多的一次。
不僅原先跟他比較熟悉的幾個副臺長到了,而且廣播電臺的臺長也來了,馬大姐說今天電臺的幾乎所有領導都在場。
先是試唱。
當季宇寧唱到這首歌的最後幾句副歌的時候,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同時淚目了。
當他唱完這首歌的時候,很多人的眼淚也落下來了。
到了正式錄音的時候,季宇寧是一次透過。這是很罕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