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且他這次的請辭裡面還包含了他的兒子,說既然皇上每次都不想讓我走,那就讓我的兒子也就是尚之信來做這個藩王,沒想到這次朝廷連面子都沒給,意思是說既然你已經決定走了,那就走的利索點,什麼兒子這個那個都給我走。
平西王吳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寫了一個跟尚老哥差不多的奏摺也遞交上去了,沒想到耿精忠的回覆很快就下來了,大意跟尚可喜的差不多就是撤藩滾蛋的意思,可是平西王吳三桂的就沒有,因為他勢力最大動他非同小可,這事情可給吳三桂得意壞了,看見沒還是有區別的他們除了獻上了點紅衣大炮其他事情基本沒幹,我可是大清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啊,其他他不知道的是朝廷現在就在加緊開會研究這個事情。
康熙皇帝面對三藩的勢力日益壯大,感到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為了削弱這些藩王的權力,康熙採取了削藩的政策,即撤銷他們的藩王封號和特權,要求他們交出兵權和地盤。面對這一政策,三位藩王選擇了辭職的策略,希望透過主動請求退居二線,避免直接對抗康熙的削藩令,同時保留自己的實力和地位。他們認為,既然康熙鐵了心要削藩,那麼透過辭職來避免直接衝突,可能是一種較為體面的方式來應對這一政治風波,但是他們忘記的是他們面對的是少年天子,年紀輕輕就拿下了鰲拜一夥的康熙大帝,會如他們的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