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事著農業生產,再加上紅紅火火的家庭手工業,自己產出的物品完全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根本不需要從外國進口什麼東西。這樣自給自足的狀態讓中國老百姓過得也是有滋有味。
然而,遠在大洋彼岸的英國殖民者們卻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垂涎欲滴。他們心裡琢磨著:“哎呀,如果能把我們國家那些先進的工業產品成功銷售到中國來,那豈不是要發大財啦?”於是乎,這些野心勃勃的英國人開始想方設法開啟中國的貿易大門。
只可惜啊,當時的清朝政府實行了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這道緊閉的國門就像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高牆,將英國殖民者擋在了外面,任憑他們如何絞盡腦汁,也只能眼巴巴地望著這塊誘人的蛋糕而無可奈何。
不過,英國殖民者那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啊,就是清王朝那些貪汙腐敗的官員。那些官員啊,簡直就是“蛀蟲”,拿國家當搖錢樹,貪汙腐敗玩得那叫一個溜。行商和外商一看,嘿,這有門兒啊,專門設了個“行賄基金”,就等著往這些“蛀蟲”嘴裡塞銀子呢!英國殖民者心裡那個樂啊,心想:“這下,咱們可算是找到開啟中國市場的金鑰匙了!”
海關那地兒,簡直就是貪汙腐敗的“溫床”,到了18世紀末,那營私舞弊的情況,哎呀,嚴重得跟瘟疫似的。每個海關監督一上任,心裡就盤算著:“這三年,我得怎麼把自己的腰包鼓搗得滿滿的?”海關制度呢,就像一隻大螞蟥,死死地趴在外商和行商身上,吸著他們的血。
清政府那財政方面,也是“漏洞百出”。預算制度?不存在的!田賦那點稅,就像是個“定海神針”,雷打不動,可財政上要是有個啥額外支出,那就得臨時加稅,這不是給官僚們送“紅包”的機會嘛!
還有啊,那財政撥款,亂得跟一團麻似的。各級行政長官得從自己的俸祿裡掏錢來辦事,這下可好,官員們勒索起來那是“理直氣壯”:“你看,我這可是為了公事,不勒索你勒索誰?”
這制度啊,就這麼畸形地發展著,政府和官員的胃口是越來越大,外商和行商呢,被榨得是苦不堪言。最後,他們實在是受不了了,就合夥搞了個“公所基金”,專門用來“孝敬”那些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