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
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
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
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
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
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現代人寫近體詩,當然完全可以用今韻。如果要按傳統用《平水韻》,則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讀古詩更是如此。這些不同,有時可以藉助方言加以
區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讀多背了。
【四聲】
漢語聲調有四聲,是齊、梁時期文人的發現。梁武帝曾經問朱異:“你們這
幫文人整天在談四聲,那是什麼意思?”朱乘機拍了一下馬屁:“就是‘天子萬
福’的意思。”天是平聲,子是上聲,萬是去聲,福是入聲,平上去入就構成中
古漢語的四聲,上去入又合起來叫仄聲。
這四聲中,最成問題的是入聲。梁武帝接著又問:“為什麼‘天子壽考’不
是四聲?”天、子、壽是平、上、去,考卻不是入聲,可見當時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麼是入聲。
那麼什麼是入聲呢?就是發音短促,喉嚨給阻塞了一下。一類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類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閩南語和粵語中,還完整地保留著這
四種入聲,在吳語中則都退化成了較不明顯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聲,並不真地發出t,p,k音。塞音在發音時要先把喉嚨阻塞一下,然後再送
氣爆破出聲。在入聲中,只有阻塞,沒有送氣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語在發這個詞時,並不真地發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說是一種入聲。
在普通話中,入聲已經消失了。原來發音不同、分屬不同韻部的入聲字,有
的在今天讀起來就完全一樣。比如“乙、億、邑”,在平水韻中分屬入聲四質、
十三職、十四緝不同韻,在普通話讀來毫無差別(用閩南語來讀,則分得清清楚
楚,分別讀做ik,it,ip)。
入聲的消失也導致了古、今音聲調的不同。一部分古入聲字變成了現在的上、
去聲字,還屬於仄聲,我們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聲字在普通話中卻變成
了平聲字(陰平或陽平),這就值得我們注意了。前面“天子萬福”的“福”字
就是這種情況。常見的入聲變平聲字有:
一畫:一
二畫:七八十
三畫:兀孑勺習夕
四畫:僕曰什及
五畫:撲出發札失石節白汁匝
六畫:竹伏戍伐達雜夾殺奪舌訣決約芍則合宅執吃汐
七畫:禿足卒局角駁別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畫:叔竺卓帛國學實直責詰佛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