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巴蘭河畔在瘋狂的鍊鐵、鍊鋼。
白楊木河鎮在積極的鍊銅。
達連河在努力的挖煤。
建房隊在建設一棟、又一棟的木刻楞。
……
北國的秋天陽光明媚,白雲高遠。
回到白楊木鎮的譚啟明沒有時間去欣賞。
元老院發出第一號令,所有的元老、所有的委員會委員、所有的北明公民,伐木隊、造船廠、科學院……立即馬上放下所有的手裡的工作,全部投身到捕捉鮭魚的勞動中。
鮭魚來了。
洄游的鮭魚成群出現在松花江上、木蘭達河上、白楊木河上、達連河上……
鮭魚在黑龍江流域有很多種,哲羅鮭是最大的鮭魚,有兩米長一百多公斤。帝王鮭也常見,一米長,20公斤左右。大馬哈魚最常見,60厘米長,10公斤左右……
鮭魚是一種洄游的魚類,秋天,鮭魚洄游到各個淡水溪流、江河。
鮭魚沿著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逆流而上,這些都是成年的鮭魚,鮭魚要回到故鄉去交尾、產卵。
而北方民族、北方的很多野獸 都要利用這一個機會,收穫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準備過冬。
按照元老院的指令,每一個北明人必須捕撈到自己全年的使用的量的鮭魚,每個人的任務是80條,或800公斤。
聽起來是很多的,而實際上,只要你在17世紀,站在北方的淡水河邊,在秋日明媚的陽光下,感受到遠方的白雲朵朵,感受身邊的楓葉爛漫,那麼完全是可以在一個下午就完成的事情,
鮭魚太多了,但是熊也太多了,黑熊和棕熊都守在河邊狂吃鮭魚,猛禽、遊隼也在河邊飛翔,叢林的裡的野豬們也來到河邊,人與動物都有一個夢想,來參加鮭魚的盛宴。
在松花江,黑龍江邊,戰士們必須拿刀、短矛來驅趕那些熊們,野豬們以及那些猛禽們。
突然,凌空而下的海東青,用利爪從人們收集的鮭魚大堆中,就那麼抓起一隻大鮭魚,飛向遠方。
熊們立起身來,在遠處張望,人們稍有鬆懈,就會顛顛的跑過來,一隻熊叼起一隻鮭魚,然後逃遁到森林深處。
這是大自然氮迴圈中的最重要環節,委員會決定,一定要在這個季節裡,準備出充沛的食物。
木蘭達河鎮,白楊木河鎮,二道河鎮,以及鹽鹼村,所有的居民點都拿起魚叉,鮭魚不但是最優質的肉食,魚皮是做夏日服裝的好材料,魚肉是黑熊們、棕熊們準備過冬脂肪食物主要來源。
索倫人有熟練殺魚技術,一刀下去,摘除魚卵、清除內臟,然後或掛起來晾曬成魚乾、或用木材燻鮭魚乾、或放到橡木桶裡醃鮭魚。
以前他們用的是骨刀,今天變成了鋼刀、青銅刀。
熊們、野豬們激動著,在河邊來來回回的奔跑著,而北明人更加的忙碌著。
譚啟明、魚塔與眾人一起來到河邊,感受著17世紀的魚的盛宴,鮭魚多的難以想象,一條挨著一條 密密匝匝,摩肩擦踵,在一些淺淺的溪流中,你無法涉水過河的 ,鮭魚擋住了你的步伐。
拿起一支魚叉,當下已經很多鋼製漁叉替代了原來的青銅魚叉,更輕便、更鋒利。
而捕捉鮭魚並不需要丟擲魚叉,就那麼拿起魚叉向身邊的魚刺就行,而刺上一條鮭魚是不會收工的,第一條鮭魚被叉重,然後拿著這種刺穿著第一條鮭魚的魚叉,去刺第二條鮭魚,或是第三條鮭魚,刺上兩條以上,才會把魚拋到岸邊,然後再做下一次的叉魚。
魚塔最狠,魚塔不用魚叉,而用一隻長矛來刺魚,那是一隻高碳鋼的長矛,魚塔要刺一條,兩條,三條,一直到七八條的時候,普通人大約已經拿不動這麼多的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