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隨機應變,見縫插針 (第2/2頁)
鮑爾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我點點頭。起身退回自己辦公室。
還晚上加什麼班,我當即就把市委辦起草的幾個講話稿,修改好。重新輸出來,送到了張書記的案頭。
他看了一下,問道:“這個文博館還有商朝時的文物?”
我彙報道:“因為我在教科文衛科工作過,所以知道這件事。
六七年前,您還沒來,四水市出土了一大批文物,其中就有一批就是商代的。
省文物局想全部收走。易館長不肯。說我們本地出土的,我也要收藏一兩件,其他的你們可以收走。
省裡的人問,為什麼你要收藏一兩件呢?
易館長說,我好向市裡要錢啊,商代文物都有,不好好保護能行嗎?要好好保護就要花重金,丟了怎麼辦。
省文物局覺得易館長說的有道理。其他的就收走了,留了兩件在市裡,這成了我們的鎮市之寶。”
張書記聽了,說道:“這個姚芷蘭怎麼也不向我彙報?”
我決定進一言:“她不太喜歡這個館長。這個館長不太好打交道,我聽別人說,她喜歡批評人。而文化部門的人,我最清楚。
他們錢少,但更注重人格。領導喜歡批評,易館長就不去找她。
您去了,多講幾句表揚的話,他們會倍受鼓舞。文化人清高,注重的精神鼓勵。”
乘著性子說完這幾句,我突然又後悔了,馬上說:
“我不應該說這些,但書記問我原因,我又不得不說,請書記批評。”
他說:“你熟情況一點,到文博館去的稿子,再幫我添幾句話。”
我心裡大快,拿著稿子出來,添上一段:
“四水之濱,遠古就活躍著我們的先民,青銅之鼎,訴說著這裡刀耕火種的文明。我們要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增加對文博事業的財力支援……”
寫完,呈上。
張書記點點頭,把所有的稿子退給我。
我把稿子列印出來,附上籤文紙,送進去讓他簽字。
他簽完後,我影印了一份,放進包裡,打了一個電話給辦公室,說道:“春節前的慰問件,書記批來了,請你們來取走。”
一會兒,進來一個工作人員。我說:“直接送秘書長。”
坐在那兒,我有一種無比輕鬆的成就感。
因為,按照我原來的計劃,就是與易館長見面,隨意聊聊,然後就往經費上聊。我在五科工作過,知道文化系統最缺的就是錢。
不肯低頭的易館長,也常常為經費捉襟見肘而苦惱。
聊到經費上,我會要易館長打個報告,我幫他去找常務副市長聞家春那兒批筆錢。書記的秘書出面,在常務副市長面前要點錢,是樁小事。
以後,再找易館長推薦唐盛,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想不到今天,書記主動找我,我就靈機一動,讓書記節前去安慰一下。
一是讓易館長高興,文化局高興,二是批錢的事更容易。
特別是他要我修改講話稿,我就塞了點私貨進去——要增強對文博事業的財力支援。
有了這句話,放在要經費的報告上,就更加理直氣壯。可以多批一點。
想不到,下午書記交代我準備年前慰問稿,我又順手做了這件事——化繁為簡,讓要經費變得更容易。
我撥通譚軍的電話,說道:“一切不變。到時在那邊見面。”
我沒說茶館,在這種地方不要提私人交往中的——什麼茶館,飯店,舞廳,足浴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