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間,然後輕輕的把她放在了床上,還不等自己動手,她便主動的開始幫林全脫衣服了。
林全愣了一下,看了看她。
“幹嘛,就不許別人主動一點啊!今天我在上面!”
林全摸了摸額頭,抬了抬眉毛,點了點頭:“額,好,可以。”
幾分鐘之後,房間裡面傳來了一陣陣旖旎的響動了
……
五月到了,早稻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始種植了。
烏海這邊原本是不適合水稻的種植的,不過今年的話,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站在這一大片田壟邊上,林全抬起了手,放在眼睛前方遮擋了一下太陽,站在自己的這個位置朝著遠方眺望了起來。
這一片的試驗田一共有500多畝,原本的計劃是進行五十畝地的實驗,不過林全最後改變了計劃,因為根據王兆文的彙報,他們這一塊試驗田的地質比較好,利用易教授他們團隊的新技術進行改造的話,這一塊沙地都會變成上好的良田,如果開發得當的話,是完全可以變成水田的。
沙漠裡面種水稻,這種事情聽起來覺得很荒謬,要是拿出去說給別人聽的話,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的,畢竟這完全違背了常識。
水稻這個東西,只有在南方水網非常密集,水資源非常豐沛的地方才能種植,而我國南方的大部分土地都屬於這樣降雨量很大,溫度也比較高的地方,在這裡種植水稻的話是最合適的!
當然了,北方有些地方也是可以種植水稻的,比如說松嫩平原,黑龍江到遼寧東三省所處的平原地帶,這裡有松花江和嫩江,水資源也算是很豐富,而且土地非常的肥沃,夏天的溫度比較高,也很適合種植水稻,因此東北這一塊的水稻種植面積比較大,東北人其實不是吃的麵食,他們主要吃的是米飯。
而從湖北往北走的話,進入河南地界,一旦離開了信陽之後,往北走都是平原,但是這裡的水資源不是很豐富,所以這裡種植的大部分都是小麥。
黃河兩岸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文明發源和興盛的地方,以前的關中平原,中原和山東等地都是產糧食的主要地方,隋唐時期,這裡都是重鎮,那個時候南方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嶺南一帶在唐朝的時候還非常的荒蕪。
而當時的主要糧食是粟米,這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植物了,其味道很好,但是產量比較低,適合在北方的旱地和山地種植,不過在小麥引進並且大範圍的推廣之後,粟米就漸漸的退出歷史舞臺了。
而小麥的產量雖然比粟米要高,但是跟南方的水稻比起來的話,小麥的產量也不算是太高,而且小埋因為是冬季生長作為,從種下去到收穫,時間跨度太長了,這一點上來說,水稻的時間明顯是要短不少的。
因為收穫的時間比較短,加上產量高,所以在南方,水稻把小麥完全擊敗了,漢代的時候,南方就都是水稻了,在長沙這邊,還有6000多年前的水稻種子出土,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種植水稻的證據了。
以淮河和秦嶺為分界線,往北基本上都是小麥,往南大部分都是水稻,在河南湖北的交界處,如信陽、廣水、隨州、襄陽一帶,有不少人家既種水稻,也種植小麥,冬季是小麥,夏季是水稻,一年收穫兩季,所以這一帶的人們是麵食和米飯混合著吃的。
米飯是主食,麵食不排斥,偶爾下墊面,敷個粑粑,做點餡餅或者是油餅什麼的。
水稻的產量大,按理說應該都種植水稻才對的,不過因為水資源實在是太匱乏了,所以就算是想要種植水稻,也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於是北方就只能種植一些對水資源要求不是那麼高的作物了,比如說小麥、玉米和高粱等。
而沙漠裡面更加缺水,所以在這裡種植水稻,那幾乎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