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開原之戰(二) (第1/4頁)
夢吳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告訴前面守軍,等盾車過了再拉發地雷炮!”
“包衣陣型混亂後,白桿兵出擊!把包衣全部殺光,本官不要俘虜!”
劉招孫對忠心耿耿的包衣奴才不感興趣,改造這些人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遠不是參將大人跳跳大神招招魂就能搞定的,相比之下,直接殺光更為划算。
劉招孫吩咐完畢,在幾名家丁的護衛下,開始巡視各營防禦。
黑壓壓的包衣兵推著盾車,即將抵達護城河時,被前面兩道壕溝攔住。
很快有幾個包衣兵爬到壕溝鋪設木板,有人被溝中鐵蒺藜刺中,抱著腳在溝裡慘叫。明軍埋設的這些鐵蒺藜都用馬糞泡過,刺破腳底便會得上破傷風。以這個時代的戰場醫療技術,中招的人非死即殘。
參將大人沒功夫替眼前這些螻蟻感傷,他望向城頭突出的馬面,稍稍露出欣慰之色。
明軍抵達開原城時,原本的馬面破敗不堪,一萬遼東難民日夜趕工,終於趕在後金軍抵達前修葺完成。
城頭馬面能增加側面火力,使得城下的死角大大減小。
明代在戰略防禦比較重要的城池外側幾乎都築有馬面,遼東重鎮開原也不例外。
開原城頭馬面外側三面設有垛牆,左右兩側的垛牆開有垛口,便於拋擲磚石,放發矢彈,阻擊後金軍攻城。
這個時代歐洲稜堡已經是凹面外形,基本沒有射擊死角,開原暫時做不到這樣。
類似的稜堡技術傳到中國要等到崇禎年間,此戰過後,劉招孫計劃派人去澳門僱些葡萄牙僱傭兵來遼東,這些僱傭兵軍事技術更專業,比傳教士靠譜一些。
眼下還是守住開原,保住性命再說。
護城河與城門之間,是開原城第二道防線。距離城牆約五十步,明軍臨時築起了一道一丈多高土牆。
昨夜,劉招孫便讓輔兵給土牆澆了水,三月的遼東頗為寒冷,一夜過後,河水結冰,與黏土混合,變得像混凝土般堅固,重箭射中只能留下斑點。
劉招孫估計,除非建奴用紅夷大炮持續轟擊一點,否則很難將土牆擊穿。
由於朝鮮銃手只剩三百人,劉招孫便從各營抽調五百火銃手,連同南兵弓手,湊夠一千人,在土牆後面待命,他們負責對敵軍進行遠端打擊。
土牆後面是一片較為平整的空地,保證白桿兵和佛朗機炮可以自由移動。
輔兵將土牆後面修成緩緩的坡地,接近土牆的位置,只比土牆矮三尺左右,士兵可將半個身子露出來。
這樣以來,明軍就可以處於較高地勢,憑藉地形優勢,居高臨下,對後金軍進行打擊。
秦建勳率白桿兵列陣完畢,少年將軍還是穿著那件白袍,在他前面,一千白桿兵靜靜立在火銃手、弓手身後,等待出擊。
劉招孫走到秦建勳面前,拍了拍他肩膀,一身鎖子甲的秦建勳在劉招孫面前稍顯稚嫩,長滿青春痘的臉上,寫著必死之心。
“奴賊猖獗,將軍可先行一步,本官隨後就到!與你黃泉相見!”
劉招孫說罷,轉身繼續巡視城防。
白桿兵前面的土牆,被分為幾十段,每段連線的部分向外凸出,凸出部分即為明軍進出通道。
通道寬約一丈,僅夠五人左右戰兵進出,每個凸出部位前面都挖掘有一道兩丈寬的壕溝。
也就是說,敵軍想要從正面突破開原城防,就必須越過護城河,然後跨越壕溝,最後翻越土牆。
戰前明軍做過試驗,一個普通士兵,突破拒馬、攔馬溝,護城河、壕溝、土牆,從護城河衝到開原城下,在守方鳥銃、弓箭完全靜默的情況下,至少需要半炷香時間。實戰中走過這段路程,估計早被打成了篩子。
按照原計劃,劉招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