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嚴辭沉默一會兒,終究還是開口道:&ldo;皇上,此事恐怕不妥。李元淳算得上博學多識之大家,又深得人心,被稱為半個聖人,若抓了他,怕是會和上次一樣犯眾怒。&rdo;
&ldo;上次那是時機不對,他再博學,膽敢窩藏逆黨,自然要與庶民同罪!&rdo;皇帝強硬道,似乎這次是鐵了心要治李元淳的死罪。
嚴辭平靜道:&ldo;祝儉之死,京中也頗有微詞,若李元淳再因此而獲罪,只怕到時民間還讚揚他高義薄雲,與祝儉有伯牙子期之情,生死之交。&rdo;
皇帝靜靜看著他道:&ldo;你的意思是,朕倒行逆施,濫殺濫伐?&rdo;
嚴辭回道:&ldo;臣不敢謗議皇上,只是李元淳畢竟為才學之士,又是德高望重,望皇上三思。&rdo;
他說得客氣,但在皇帝出聲質問後還如此平靜,並沒有作出誠惶誠恐的態度來,這本就是一種無聲的違逆,皇帝現在知道,恐怕他不是收到訊息太晚,而是想有意放過此事。
君臣二人對峙一會兒,皇帝開口道:&ldo;你別望了你的志向和老侯爺的遺志,李元淳這些人,便是日後變法之路上的絆腳石。&rdo;
嚴辭因這句話而凝住了氣息。
安陽侯府因軍功起家,但□□皇帝開國後便實行&ldo;重文抑武&rdo;政策,將各大開國大將都奪了兵權,只高官厚祿養在京城,兵權全虧皇帝所有。
□□皇帝此舉自有其道理,但歷經太宗、高宗兩任皇帝後,開國時的&ldo;重文抑武&rdo;愈演愈烈,最終變成了&ldo;重文輕武&rdo;,世家子弟以從軍為恥,哪怕做個閒散職官也不願去掙軍功,寒門子弟傾盡所有也要走科舉這條路,從軍倒成了被人鄙棄的出路。
然而周邊四散的蠻夷最近數十年逐漸統一,他日羽翼豐滿,必然要對中原富庶地虎視眈眈,到那時若武力不濟,必然成為周邊強敵嘴邊的肥肉,所以他父親畢生願望就是變法以改軍制,將&ldo;重文抑武&rdo;與&ldo;重文輕武&rdo;變成&ldo;重文尚武&rdo;,前些年好不容易讓先帝下了決心要變法,卻被戾太子作亂殺害,他此生願望便是承父志,讓大興走上強兵之國的道路。
父親生前曾向李元淳提起過這想法,被李元淳竭力反對,甚至寫了整整五頁的長信來列舉尚武之弊端,皇上說得對,以李元淳的執拗和威信,他的確會是日後變法之路上的絆腳石,可他也是一心為國著想,只是看法有所不同而已,就因為如此,他就要被抄家滅門嗎?
誰又能說,變法之後不會走上另一條歧路?
在嚴辭沉默時,皇帝說道:&ldo;你先回去吧,拿人之事,朕便交給刑部了,明日朕會將此事放上朝議,你既身負捉拿逆黨之責,該如何奏議,心裡該有數。&rdo;
嚴辭躬身,無聲地退出了文德殿。
明日他要做的,就是替皇上發言,力排眾議,嚴懲李元淳。
抄家或是滅族,都有可能。
他失神地出宮,騎上了回府的馬背。
心中卻牽掛著明日朝議,不知自己該如何決擇。
才出皇城,卻遇到了丁憂在家的前副丞王存義。王存義為人豁達,又正好與他父親互為知音,也曾監考他省試,算是他的恩師。
王存義乘著馬車,看著他在馬車上笑道:&ldo;嚴侯這一臉喪氣,莫不是在文德殿捱了訓?&rdo;
嚴辭勉強一笑:&ldo;老師果真瞭解學生,才疏學淺,又不善言辭,自然要常常挨訓。&rdo;
王存義大笑起來,回道:&ldo;走,陪我去喝幾杯?&rdo;
嚴辭心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