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第2/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加索種人和黑人,而不利於仍過漁獵採集生活的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澳大利亞種人之所以能維持原狀,只是由於他們居住在與世隔絕的島嶼上,還沒有被任何從事農業的人發現。這些島嶼直到18世紀時才被歐洲的探險者發現。當這一發現遲遲地但終於來臨時,島嶼上不幸的土著居民遭到了更加悲慘的結局。
農業革命對種族的影響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東亞表現得最為明顯。東亞地區的蒙古種人犧牲散居各地的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亞種人的利益來向四面八方擴張,從而為他們今天在人口數量上佔居壓倒其他所有種族的優勢奠定了基礎。同樣,非洲的黑人享有農業和鐵製工具給他們帶來的種種好處,他們衝出原來居住的大草原,穿過雨林地帶,擴張到非洲南部。於是,非洲的黑人、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到公元前4000年還一直保持的相當合理的種族平衡,到公元1000年時,從根本上遭到了有利於黑人的破壞。從整體上綜觀全球,農業革命對種族的影響是,給束了長達數千年的種族平衡,建立起一直持續到今天的蒙古種人、高加索種人和黑人的優勢。
第二編 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1000年)
我們從第一編中已知道,農業革命是人類成為真正的人之後所取得的第一個重大成就。如果太空中的觀察員將行星地球置於監視下,定期報導他所注意到的地球上的種種發展情況,他對農業的出現大概會作這樣的描述:
迄今為止一直靠採集植物和狩獵動物生活的兩足人類,現在開始精心地培育某些植物和畜養某些動物,來生產自己的食物。以這種新方式生活的一群群兩足人類,其數量的增長是不均衡的。他們正在某些地方定居下來,在那裡建造經久耐住的隱蔽所。通常幾十個隱蔽所集中在一個地方,這些地方特別適宜種植植物和畜養動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