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大同仁南撤後,一代史學大師孟森於1938年去世,身後沒有像樣的財產傳給親屬,只有《清初三大疑案考實》等名著供後世學人追思紀念。當年他發現的那張舊地圖為日本人掠去&ldo;收藏研究&rdo;,從此再也沒有面世。
9月3日,大批日軍進駐北大第一院和灰樓新宿舍,於門口掛上了各分隊、小隊的日文牌號。在如此嚴峻紛亂的局勢中,鄭天挺仍每天到校負責料理校產與未能脫身教授們的生活,直到10月18日,地方維持會將保管北京大學的佈告掛在北大二院門口,鄭天挺才和在平全體職員合攝一影,又於二院門前地方維持會的佈告底下單獨拍了一張小照,算是與他恪守的崗位作了最後告別。
11月17日,鄭天挺與羅常培、陳雪屏、羅膺中、魏建功、邱椿、趙乃摶、周作人(南按
:經濟系,非魯迅之弟)、王霖之、周濯生、包尹輔等北大教授,最後一批離開淪陷的北平,轉道南下長沙。正如羅常培所說:&ldo;北平淪陷後的北大殘局就這樣暫時結束了!&rdo;[12]
就在北平淪陷的7月29日下午,日軍竄入北京城西北郊樹木參天、荷花飄香的清華園進行騷擾。隨即又數次以參觀為名,將竊取的大批珍貴圖書、儀器裝置用卡車裝運出校園。因梅貽琦在南京未歸,局勢越來越惡化,代理校務的葉企孫與陳岱孫等幾位教授會商決定,儘快組織師生及其家屬撤退,同時決定由校秘書處事務科長畢正宣與汪健君、施廷鏞、陳傳緒、傅任敢等五人留守,組成&ldo;清華大學保管委員會&rdo;,以保護校園與校產。驕狂的日軍見此情形,索性派遣牟田口等部隊侵入學校公開搜查,強佔部分校舍,劫掠校產,直至把&ldo;校產保管委員會&rdo;人員驅逐出校。自此,&ldo;清華園內,遂不復有我人之足跡矣。&rdo;[13]
據時為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馮友蘭回憶:在炮火連天,北平危急,人心驚恐之際,除了逃難的人群,還有四處張羅準備男歡女愛,以成百年之好者。此種做法雖與整個北方硝煙瀰漫、家破國亡的氛圍極不諧調,但那些痴男情女們卻不管這些,由著自己的性子繼續在情思的夢境中生活。就在北平失守的這天,清華一位教員正在城中舉行婚禮,特邀馮友蘭主婚。想不到當天晚上城門關閉,這對痴男怨女在清華園預備的新房已無法進入,只有坐看北平淪陷,扼腕嘆息。
從北平淪陷到清華師生南遷的這段時間,整個清華園在一陣大亂過後漸漸沉寂下來,幾乎成了真空。馮友蘭回憶說:&ldo;我們參加校務會議的這幾個人,還住在清華,說的是要保護學校。我在圖書館內對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說,中國一定會回來,要是等中國回來,這些書都散失了,那就不好,只要我人在清華一天,我們就要保護一天。有一次,夜裡我和吳有訓在學校裡走,一輪皓月當空,四周一點聲音都沒有,吳有訓說:&l;可怕,可怕,靜得怕人!&r;。&rdo;此情此景,使馮友蘭想起了黃仲則的兩句詩:&ldo;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霄&rdo;,幾近溘然淚下。後來日本軍隊正式進入北京城,開始到處接管搜查,馮友蘭等幾個留守教授覺得在政權已經失掉,保管已經沒有意義了,事實上是替日本保管,等他們來接收。於是大家決定南遷,&ldo;南遷的人和留守的人,都痛哭而別。&rdo;[14]
馮友蘭與吳有訓二人一起離平南下,到達鄭州時,馮突然建議上館子吃一頓黃河鯉魚,因為這一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有機會先吃一頓再說。正在這時,意外碰到了清華的同事熊佛西,於是三人一同去館子吃了一頓黃河鯉魚,算是了了一樁心願。當時熊佛西喜歡養狗,他面帶憂戚地對馮、吳二人說:&ldo;北平有許多人都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