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煙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六部公文。
尚未來得及前往鎮國府,劉婉便攜蔡琰匆匆步入天祿閣。
“皇叔。”
劉婉施禮而拜,眼中滿是憂慮。
天子下罪己詔,對她而言可是件大事,故而攜蔡琰前來大業宮探望。
“陛下。”
蔡琰臉色緋紅,作揖長拜。
“劉婉。”
“你課業做完了?”
劉牧整理好批閱的六部奏文。
抬頭望向眼前的侄女,又朝蔡琰微微一笑。
許久未見這位名留史書的才女,如今身著紅白相間的留仙裙,更顯亭亭玉立,有種鄰家有女初長成的韻味。
“今日休沐。”
劉婉行至桌案前,輕聲道:“蔡師忙於推定新的五音十二律,並編撰律學新篇,無暇授學琴律,婉兒便帶著蔡姐姐來宮中看望皇叔了。”
“五音十二律,律學新篇是我所定。”
劉牧揉了揉手腕,從旁邊桌案上給二人端來米糕,幹棗等吃食,說道:“度量衡可統一,音律亦應如此,以往授學艱難,全憑個人悟性,所以需要簡化啟蒙。”
“皇叔。”
劉婉朝著蔡琰眨了眨眼,竊笑道:“我先去太微宮看望幾位嬸嬸了。”
“去吧。”
劉牧抬手揉了揉劉婉的秀髮。
“陛下。”
蔡琰一個人留在天祿閣中,略顯侷促地捏著衣袖。
“隨便坐。”
劉牧指了指不遠處的大椅,淡笑道:“你我一年多未見了吧。”
“是。”
蔡琰小心翼翼地坐下。
劉牧將米糕推至蔡琰面前,問道:“這幾年學業如何?”
蔡琰回答道:“父親讓我多讀史書,還學了劍術,御射之術,已經不限於琴書之道。”
“是嗎?”
劉牧眼中閃過一抹異彩,問道:“你從史書中看到了什麼?”
“仁政難施。”
“蒼生同悲。”
蔡琰眼中帶著哀色,複雜道:“大漢有氣節,百姓有血勇,可兵災難消,盛世難求。”
劉牧抿了口茶水,笑問道:“你以為什麼是盛世?”
“無兵事,便是盛世吧!”
蔡琰想了想,又搖頭回道:“可兵事,又是大漢強盛的基礎。”
劉牧點了點頭,問道:“那朝有食暮有舍,穿之有衣,耕之有田,文人雅士登高樓寫下流傳歲月的詩經,可算盛世?”
蔡琰眸子微亮道:“如此,當稱盛世!”
“可你要明白。”
“人生存,便是掠奪二字。”
“一個王朝的盛世,亦可用掠奪來形容。”
“掠奪子民,可以充盈國庫,卻失去民心,使黎庶凋敝。”
“掠奪邦野,可以使一朝興盛,但要做好隨時征戰的準備,因為敵人不會坐視你掠奪,兵災不可止,但可向外擴散。”
劉牧指了指木架上的書籍,說道:“大漢可以宣揚仁義,宣揚王化,但為天子者要明白,帝國是血腥的,唯有兵事才能威懾邦野,這才是事實。”
“帝國血腥?”
“盛世血腥?”
蔡琰聽得入神,臉色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