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如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235年春(蜀國建興十三年),蜀國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劉禪緩緩登上金鑾寶座,低頭沉思。回想起去看望丞相時,丞相對他所說的一番話仍震聾發聵,使他深深地意識到國家的現狀遠比他想象的更為嚴峻,讓他更加堅定改革圖強的決心。他的目光堅定而深邃,彷彿能穿透時空的壁壘,洞察未來的風雲。今日,他要做出一項重大的決定,授權王志偉全面推行改革,史稱“建興圖強”。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文武大臣分列而立。
左側的文臣們身著華美的朝服,神色莊重,或手持玉笏,或輕撫鬍鬚。右側的武將們身披甲冑,手握兵器,腳踏戰靴,威武雄壯。
劉禪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而有力:“諸位愛卿,今日朕召集眾臣,有一件關乎國家興衰的大事要宣佈。”他環顧四周,見群臣皆屏息凝聽,繼續說道:“朕深知國家現狀,連年征戰、民生艱難、百廢待興。丞相死而復生,是國家的幸事,是上蒼對蜀國的眷顧!為了蜀國的繁榮穩定,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朕決定授權丞相,採取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在政治、經濟、農業、手工業、軍事等方面全面推行改革。”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有的官員面露疑惑,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在嘈雜的議論聲中,有幾道堅定的聲音格外引人注目。
董允、蔣琬、楊儀、費禕、姜維、王平等人深知國家面臨的困境,改革迫在眉睫,紛紛表示支援。
董允,一向以沉穩著稱的尚書令,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英明!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改革乃是大勢所趨。臣相信丞相的智謀與才能,定能引領蜀國走向復興之路。”
蔣琬,這位身居要職的侍中,緊隨其後,也表達了自己的支援:“陛下,臣亦贊同改革。丞相的治國理念與策略,早已在歷次戰役中得到了驗證。此次改革,必將使我國力大增,再現漢室輝煌。”
楊儀、費禕二人,作為丞相的得力助手,更是毫不猶豫地表示支援。他們深知諸葛亮的才能與抱負,相信此次改革定能改變蜀國的命運。
姜維拱手道:“陛下,臣願為改革盡忠職守,抵禦來犯之敵,為改革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王平也表達了自己的決心:“陛下,臣願追隨丞相,為改革赴湯蹈火。無論前路如何艱難,臣都將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部分保守派大臣心存疑慮和擔憂,對改革持謹慎態度,擔心改革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後果,他們也意識到蜀國已經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如果不進行改革,將難以應對日益加劇的危機,他們選擇了沉默或者觀望,希望諸葛亮的改革能夠帶來積極的變化。
以李嚴、楊洪、秦宓為首的保守派強烈反對,認為改革會破壞現有的穩定格局,削弱皇室的權力,導致國家陷入混亂和動盪。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啊!”李嚴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滿臉焦急地說道,“改革之事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便會動搖國本,還望陛下三思啊!”
“陛下,老臣以為,改革雖好,但也需步步為營,切不可貪功冒進。”楊洪拱手道,他一臉憂慮,深怕改革會引起社會動盪。
而秦宓則冷笑一聲:“哼,所謂改革,不過是權臣弄權的藉口罷了。我看這改革就是一場災難!”
劉禪眼神一冷,拍案而起:“夠了!爾等食君之祿,卻不思為國分憂,只知一味阻撓,因循守舊,安於現狀,難道眼睜睜看著國家走向衰敗而無動於衷?是何居心?”
一時間,朝堂上鴉雀無聲,眾人皆低頭不語。
“李都護所言差矣。”王志偉踏出一步,朗聲道,“如今國家正值危難之際,若不痛下決心革故鼎新、興利除弊,又怎能擺脫困境,實現富民強國?”
劉禪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