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第1/2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七,易歷三古,人更三聖在《周易》作者這個聚訟頗多的問題上,孔穎達綜合諸家,作了總結性結論他採用《漢書》&ot;人更三聖,世歷三古&ot;的說法,認為&ot;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ot;《繫辭》說:&ot;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ot;&ot;聖人&ot;即伏羲伏羲得河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畫為八卦,&ot;萬物之象皆在其中&ot;,故《繫辭》曰:&ot;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ot;八卦雖具萬物之象,但未盡萬物變通之理,故聖人再&ot;因而重之&ot;,將八卦重為六十四卦,於是變化之理仙然明備《繫辭》說:&ot;因而重之,爻(變)在其中矣&ot;《繫辭》又說:
&ot;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ot;誰有憂患呢?《史記》說了:
&ot;文王因而演易&ot;,這就是&ot;作易者有憂患&ot;者也具體說即是文工作卦辭有人說交辭也是文王所作,但是歷考其中許多文王身後之事,孔穎達認為交辭為周公所作《左傳》載,韓宣子觀書太史,&ot;見《易象》與《魯春秋》,曰:&l;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r;&ot;觀《易》象而知周公之德,是必《周易》與周公有關,故定爻辭為周公所作至於&ot;十翼&ot;,則為孔子所作作《易》
者,實有四位,而稱&ot;三聖&ot;者,因周公為文王之子,兼於父子,故曰三聖孔穎達一言論定,遂成千古公論
其論《尚書》也頗為典實首先,認為《書》是先王史料,並不神秘:&ot;《書》
者,人君辭誥之典,右史記言之策&ot;全是些往古帝王的誥命和史官的記錄,無非歷史文獻資料認為尚書就是以先王言行來垂教後世他說,《尚書》之中,內容多樣,涉及面廣,有的是帝王設為教令來統馭群下;有的是臣下敷陳禮樂以規諫君王有時又宣明威令以嚴肅政紀,有時則佈列和順來調和風雨……其間不乏垂範作用運用得當就百事大吉,倘若失之毫釐就會差之千里真象樞機關鍵,不可等閒視之他還論述了《書》的文體,認為書有典、謨、訓、誥、誓五體,皆各有源起:
典漠起於堯舜,誓誥始自湯武:&ot;勛華揖讓而典漠起,湯武革命而誓誥興&ot;嘉言懿行,其來遠矣!至於《書》的編者,孔穎達承襲司馬遷之說,定為孔子他說孔子生於衰周,有崇高的德行卻無適當的地位,道之不行,遂講求聖人之道以教化人心,取檔案資料,刪繁就簡,去粗取精,編為《書經》時限上&ot;上斷堯舜,下終秦魯,時歷五代,書總百篇&ot;;內容上,都是先王&ot;前言往行足以垂法將來&ot;者
但是,在《尚書》問題上,孔穎達卻犯了採用偽孔傳的錯誤,歷來頗受非議《尚書》的流傳,最多糾葛相傳孔子刪書百篇,秦焚書,《尚書》散佚漢興,濟南伏生憑記憶傳授,僅得29篇當時以漢隸寫錄,史稱《今文尚書》西漢流行歐陽、大小夏侯之學,都是今文景武之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孔氏壁藏古經,其中有《尚書》,用戰國古文寫成孔安國以今文校讀,多出16篇,是為《古文尚書》
當時只藏於禁中,民間並無傳授,孔安國是否給它作傳也很難說由於知之者稀,漢成帝時,張霸竟偽造《古文尚書》102篇,號稱&ot;百兩篇&ot;王莽興古文,立有《古文尚書》博士東漢頗有傳人,但都只傳其中與今文相同的29篇馬融、鄭玄所作《書注》,也限於此其餘16篇稱《逸書》,因無傳授,漸漸失傳直到東晉,梅賾獻出號稱孔安國作傳的《古文尚書》,共59篇經後人考定,其經文有33篇系分析今文29篇而成;另外25篇系摭拾舊文,雜糅而成又搜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