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第1/2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玄》寫成後,由於思維獨特,文字艱深,&ot;觀之者難知,學之者難成&ot;,有人批評說:美味要合眾人的口味,音樂要讓眾人感到悅耳,著書也要使眾人喜好
而今不然‐‐《吾子乃抗辭幽說,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而陶冶大爐,旁薄群生,歷覽者茲年,而殊不悟&ot;說他振振有辭地講幽遠玄妙的內容,必欲探討有無相生,萬物衍化的道理,讓人長年研讀也不知其所以然揚雄《太玄》艱深,受人非難,後來王充《論衡》通俗,又有人說他淺露,道理永遠在無所事事的批評者手裡針對難客,揚雄又作《解難》一篇答之,曰:&ot;大味必淡,大音必稀;大語叫叫,大道低迴是以聲之眇者不可同於眾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混於世俗之目,辭之行者不可齊於庸人之聽&ot;以《玄》文為艱深,不過是無知的世俗之見而已
四、載酒作奇字 衛道著《法言》
哀帝短柞,平帝同位,曾與雄同列的王莽為大司馬,位至三公,&ot;權傾人主,所薦無不拔擢&ot;,可是揚雄自成帝至哀平,&ot;三世不徙官&ot;,真是一個老郎中班固稱其&ot;恬於勢利乃如是&ot;!大有屈平&ot;舉世皆濁我獨清&ot;之慨但他並未消極度世,無所事事,而是&ot;好古樂道&ot;,&ot;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ot;,一如既往地從事學術研究繼《太玄》之後,揚雄又寫了《法言》一書《太玄》探討宇宙萬物及天人關係,《法言》則探討政治倫理等人生問題《法言》共13篇,採用語錄體,設為問對,一仿《論語》其自序《法言》創作意圖曰:
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弛,大氏低皆聖人,即以怪迂折詭辭以撓世事,雖小辯終破大道而惑眾,使溺於所聞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記六國,歷楚漢訖麟止,不與聖人同,是非謬於經故時人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撰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
諸子爭鳴,各家學說互相排斥大多非議孔聖他們用詼怪的巧說來撓亂人心,雖然都各自持之有據,言之成理,但到底有礙於對真理的認識,這些人自以為是,自己還不知道錯在哪裡司馬遷著《史記》,載六國、秦、漢初之事,是非標準與聖人和六經不同揚雄為闡明正道,宏揚孔教,根據平時人們的疑問著成一書,結構仿《論語》,語言可為法則,故叫&ot;《法言》
揚雄著《法言》態度十分嚴肅,措辭十分審慎,當時即享有極高的聲譽或褒或貶,很有權威,大有當年孔子作《春秋》&ot;一詞之褒勝於華袞,一語之貶嚴於五刑&ot;之勢蜀中隱德君子嚴君平、谷口鄭子真就是因《法言》所載而知名當代、流傳後世的有位富豪希望留名,就賄賂揚雄希望筆之於書,被揚雄嚴辭拒絕《論衡&iddot;佚文》雲:&ot;揚子云作《法言》,蜀富人齎錢十萬,願載於書,子云不聽,曰:
&l;夫富人無仁義之行,猶圈中之鹿,欄中之牛也安得妄載!&r;&ot;晁公武亦說:
&ot;《法言》稱谷口鄭朴子真、蜀人李仲元與嚴君平,蜀人聞之,有願載名於《法官》
者,雄謝之,雖林翁儒猶不得與也&ot;[注]林翁儒即林閭翁孺,揚雄文字學之師,揚雄只在《答劉歆書》中稱說他,《法言》未及一語可見其書取材之嚴,褒貶之慎
由於《法言》如此嚴肅認真,又採用當時的語體文,故習之者眾,聲譽極高
班固說:&ot;自雄之沒至今40餘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終不顯&ot;《法言》
以其義正辭易,比《太玄》獲得更多的讀者,在東漢初年已十分流行了
《法言》末尾說:&ot;周公以來,未有漢公之懿也,勤勞則過於阿衡漢興二百一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