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皇城促談 (第1/4頁)
蜀村農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情沒有解決,終究不是辦法。
帝君既擔心北虜反悔,又擔心自家這邊大臣反對。
原本三日一朝的朝會,第二日又召集了大臣議事,勢要將談和之事,議論出一個章程。
左相和右相依舊是各執己見。
並且,從兩方說辭而言,雙方考慮的都有道理。
最終,大家又把決定權交給了帝君。
其實,大家從帝君這麼急切的態度,也大概能明白很多東西。
所以,朝堂上支援儘快談和的呼聲,遠遠多於不願談和的一方。
大家覺得,如今勝了,對方也低頭做小了,
何不順水推舟,花些銀錢,將那二郡買回,了卻此間事情,
留下更多精力,應對帝國內的其他災禍動盪?
沒了外患,再安心修補內憂,豈不正好?
而且,了卻了此次談和之事,豈不是又可以高枕無憂,四海昇平了?
這個觀點,有些誅心,但是,四海昇平不好嗎?
不用再打仗死人了,就不用再給百姓加賦了,也不用擔心官逼民反了,百姓的生活必定也能得到極大緩解了。
再緩個幾年,囤積物資,整軍備戰,屆時用以北伐。
幾全齊美的事,何樂而不為?
然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這些文官沒有說出來。
此前一仗,雖然全靠將士用命,取得了對北虜首勝。
直接打破了北虜不可戰勝的神話,
這固然是好事一樁,
但是,武將不可重用,正所謂,軍國重器,不可擅動,且武人桀驁,反覆無常,一旦掌握不好,便會反噬自身。
如果這些武將,長此以往,屢戰屢勝還好,萬一後面遭逢大敗呢?
那時候整個帝國,一個不小心,便有傾覆之險。
可反過來,如果對北虜的戰爭中,這些武將就算是屢戰屢勝,那豈不是又讓這些武將做大。
到時候,武將做大,文官們又如何應對?
帝君,若是越發器重這些武將,那他們這些文臣的地位怕是……
自家帝君還沒有強大到,能合理的把控文武之道,所以,他們這些文臣,便要替帝君,維持這江山社稷,拾遺補缺,遏制武官集團崛起,避免釀成大禍。
所以,當務之急,是馬上和北虜談和,避免再起兵禍,再生枝節。
帝君從心底裡,也是想盡快解決此事,然後束之高閣,繼續當他的安樂帝王。
於是,最終兩邊不謀而合,帝君便同意了左相及一眾臣屬的提議。
右相見勸不住帝君,只得跪地磕頭,苦苦勸諫。
但是,帝君仍然沒有改變心意的意思,任性妄為至此。
後史書記載
“帝欲和,獨右相不許,以頭搶地,悲悵大呼,欲使帝改其意,帝無視,復走之。”
朝會解散,眾人紛紛走出大殿,
只有右相及其一眾支持者停留大殿,右相更是以頭杵地,啜泣不止,久久不願起身。
此間事,不合章程也不合乎禮法。
帝君所作所為,如何面對天下悠悠眾口。
又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和前線拼死禦敵的將士?
後世史書,又會如何記載他們這些君臣?
怕不是遺臭萬年吧。
想到這些,右相一度心如刀絞。
久久不願起身。
長跪不起也不是辦法,一眾官員架起心如死灰的右相,往大殿外走去。
走到途中,竟然被左相車輦攔住去路。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左相是何意,不過自家右相如今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