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運輸變革 (第2/2頁)
洪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石頭的紋路。"周大在實踐課上教導,
"要沿著紋路下鑿,既省力又整齊。這是經驗,更是智慧。"
學員們認真記錄,有的還繪製示意圖,生怕漏掉任何細節。
一個月後,第一次考核。
理論和實踐雙重檢驗,不少學員表現出色。
"不錯,基礎打得很紮實。"秦天看著考核結果說,
"下一步可以讓他們參與一些簡單的工程了。在實踐中繼續提高。"
"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技藝要傳承,更要發展。有了這些年輕的匠人,秦國的未來必將更加輝煌。"秦天說完,突然想到了什麼。
"對了,范雎,工匠學堂的第一批學生們現在進展如何?"
"回陛下,"范雎翻開手中的竹簡,"大多都已經在各個工地上獨當一面了。有幾個特別出色的,已經開始帶徒弟了。"
"好啊,"秦天滿意地點頭,"走,隨我去工地看看。正好檢查一下工程進度。"
春日的暖陽下,秦天一行人來到城郊的工地。
遠遠就看見一支車隊正緩緩駛來,裝載著滿滿的建材。
然而,就在快要到達時,一輛過載貨車的車輪突然陷入泥地,無法動彈。
"又卡住了!"張小五嘆氣道,"這些日子雨水多,路面鬆軟,每天都要耽誤不少工夫。"
看著這個曾經的優秀學員也對運輸問題束手無策,秦天若有所思。他快步上前察看,只見車輪深深陷入泥濘,周圍工人正合力推車,卻收效甚微。
"這已經是今天第三次了。"范雎在一旁說道,"運輸效率確實成了問題。看來我們培養了這麼多工匠,卻忽視了運輸工具的改進。"
秦天蹲下身,仔細觀察著車輪構造。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知道車輪設計對運輸效率的重要性。這或許是下一個需要讓工匠學堂攻克的難題。
"老周,"他喚來工匠首領,正是當初工匠學堂的第一位教習,"你看這車輪可有改進的餘地?"
這樣的連線既保持了原有的故事發展,又增加了情節的連貫性,使人物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透過張小五這個工匠學堂學生的出現,自然地將教育培養和實際工程中的問題聯絡在了一起。
周大摸著下巴思索道:"依小人看,主要有三個問題。
其一,輪子太窄,易陷入泥地。其二,軸承處磨損嚴重,耗費人力。其三,車廂與輪軸的連線不夠牢固,常常鬆動。"
"說得對!"秦天眼前一亮,"這些問題若能解決,運輸效率必定大增。"
當即,秦天召集工匠們開會討論。
:()穿越到戰國,誰說天下苦秦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