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諸國模仿 (第2/2頁)
洪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修路不僅便利商旅,更重要的是收買了民心。\"
楚王正襟危坐,目光如炬:\"聽說他們的官道修得極好?\"
\"確實如此。\"黃歇展開一幅圖紙,\"這是探子帶回的路基結構圖。秦國的道路採用五層填土法,既結實又耐用。\"
\"那我楚國為何不能修這樣的路?\"楚王站起身,\"傳令下去,立即組建道路工程司,由春申君統籌。\"
黃歇卻有些擔憂:\"陛下,修路雖好,但需要大量錢糧物資。我國現在......\"
\"朕知道你要說什麼。\"楚王擺擺手,\"雖然沒有秦國那般富裕,但也不能坐視不管。否則商旅都往秦國跑,我楚國還如何發展?\"
於是,楚國的修路工程正式啟動。工地上,監工們嚴格把控每一道工序。
\"這層夯得不夠實,重新來!\"工頭認真檢查著路基。
\"填料比例不對,趕緊調整!\"技術人員仔細核對著配方。
然而,問題很快就顯現出來。
由於國庫空虛,工程款項主要靠加徵賦稅來籌措。
\"大人,這稅收得也太重了吧?\"一個商賈抱怨道,\"我們做點小生意已經很不容易了。\"
\"沒辦法,修路要花錢。\"稅吏無奈地說,\"你們就當為國出力吧。\"
工地上的民工們更是叫苦不迭。雖然有工錢,但與付出的勞動相比實在太少。
\"秦國的工匠不但工錢高,還能學到技術。\"有人小聲議論,\"我們這幹得累死累活,到頭來還是窮光蛋一個。\"
春申君每天都在為錢糧發愁。
\"陛下,再這樣下去只怕要出問題。\"他向楚王稟報,\"百姓的負擔已經很重了。\"
\"那秦國是怎麼做到的?\"楚王不解地問。
\"關鍵在於循序漸進。\"黃歇解釋道,\"他們先發展工匠技藝,再推廣鐵器,積累了足夠的財力才開始大規模工程。而我們......\"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楚王嘆息道,\"工程已經開始,總不能半途而廢。\"
就這樣,楚國的修路工程繼續進行。質量確實不錯,但代價是沉重的民生負擔。
與此同時,趙國也開始效仿秦國修建水利。和楚國一樣,他們在技術標準上很是嚴格。
\"寧可慢一點,也要把工程質量保證好。\"藺相如強調。
然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了。
為了籌措工程款項,趙國不得不加徵賦稅、攤派錢糧。
一個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開始顯現。
商賈負擔加重,交易量減少,農民收入下降,消費能力降低,市面蕭條,稅收銳減。
\"這可真是個怪圈。\"藺相如感嘆,\"想做好事,卻把百姓逼到了絕路。\"
各國的仿效工程陷入了兩難:
要保證質量,就必須增加投入。
要增加投入,就必須加重賦稅。
賦稅加重,又會影響民生。
\"秦國能做到,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諸國君主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一個商人道出了真相:
\"秦國修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們是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我們只顧了修路,卻忘了初衷。\"
這番話讓諸國君主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