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第2/2頁)
王外馬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理恐慌,政客間的內訌和爭權奪利更使得民眾喪失了信心,國民對政府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貨幣也就失去了儲蓄的功能,於是,任何人都不願意讓鈔票&ldo;砸&rdo;在自己手裡,所有的金圓券全部上市流通,這就給原本就瀕臨破產的經濟環境造成了致命打擊。
在蔡智誠的印象中,49年的這場金融災難是從2月份開始進入高潮的,那時候正值平津解放、李宗仁上臺,國民黨財團不支援桂系、共產黨方面也不給李宗仁面子,新一屆政府又沒有表現出政治和軍事上的過人之處,經濟崩潰也就成了理所當然。但49年的這場災難和44年、45年的有所不同,抗戰後期的市場混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物資匱乏,那時候用法幣買不到的東西、用銀圓同樣也買不到,而49年初的社會物資總量卻並不算很少,只是都被囤積了起來,老百姓寧願以貨易貨也不相信鈔票,市場上的價格暴漲也僅僅是針對金圓券而言,如果用銀圓購買大米或者布匹,比起48年不但沒有漲價反而還降價了。
那時候,商鋪和飯館既想囤積貨物又不能不做生意,所以對顧客十分挑剔,倘若抱著金圓券進館子,老闆只肯賣一碗飯,如果把袁大頭拍在桌面上,雞鴨魚肉立刻就端了上來。最倒黴的是那些放高利貸的,缺德人遇上了更缺德的社會,兩下子就被整破產了,真是惡有惡報。
蔡智誠的薪水是現大洋,市面風波對他的影響不大,但事實上,能夠象他這樣&ldo;瀟灑&rdo;的人物畢竟是少數,有更多的百姓在這場金融災難中飽受痛苦。普通市民除了以貨易貨之外就難以維持生計,大批的學生、教師和基層工薪人員淪為饑民,最不幸的還是那些從外鄉來的逃亡者,顛沛流離、無依無靠,腰包裡揣著的全都是廢紙,那才是真的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