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2頁)
王外馬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美國援華協會&rdo;當醫師,二哥蔡智仁畢業於陸軍輜重兵學校、是交通二團(汽車兵)的連長,妹妹蔡智蘭初中沒畢業就偷跑出去參軍、結果在戰場上失蹤了。
蔡智誠排行老四,可實際上只比老五大了二十分鐘(他和蔡智蘭是對龍鳳胎)。44年,蔡家的年輕人中只有他還在讀書,這倒不是因為他不想工作或者膽子小,而是父母覺得家裡應該留一個&ldo;守門的&rdo;,蔡老四是長輩們公認的最乖的孩子,應該老老實實的把大學唸完、然後成家立業。
從家譜上看,蔡家應該算是湖北人。他們祖上是跟著袁玉錫(湖北襄樊人,曾任遵義知府)到貴州來的,先是做幕僚,而後經辦鹽號。貴州是個不產鹽的地方,食鹽大多依靠川省供給,遵義是川鹽入黔的集散地,蔡家在這裡開辦&ldo;恆升永&rdo;商號,兼營鹽業、布匹和雜貨,很快就發了財。
俗話說,&ldo;富不過三代&rdo;。到了蔡智誠的父親蔡式超這一輩,蔡家的家道衰落了。
蔡式超是廈門大學的第一批學生。在華僑創辦的大學裡讀了兩年&ldo;商學&rdo;,沒學到什麼商業技巧,卻樹立了&ldo;實業救國&rdo;的觀念。回到家鄉,蔡同學下定決心:不做商人,要當農場主,向陳嘉庚同志學習。
剛開始,他和廈大同學何輯五(何應瑞,何應欽的四弟)一起合辦茶場、試驗改良茶種。在當時,貴州種植茶葉的人很少,蔡同學與何同學希望用&ldo;新型經濟作物&rdo;替代盛行於貴州的鴉片,既能挽救家鄉風氣、又能振興地方經濟。
從理論上講,這個思路是可取的(事實上,蔡式超當年試辦茶場的湄潭,現在已經成為茶葉生產基地)。然而,在當時,蔡式超的辦法卻行不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