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第2/2頁)
王外馬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仁已經隨戴之奇將軍去青年軍201師上任了(201師當時駐紮在四川璧山,戴之奇由十八軍副軍長改任201師師長),二哥邀請弟弟到他那裡去。信上說,201師是&ldo;青年第一師&rdo;(青年軍各師的番號由201至209),兵源素質和武器裝備都可以得到優先保證,完全能夠滿足三弟的從軍願望。二哥還說,他已經和103師方面通了氣,弟弟用不著開具&ldo;推薦信&rdo;,只要搭乘交通二團的軍車去四川就行了。交通二團是蔡二哥的老部隊,當時正承擔著西南地區各兵站之間的長途運輸任務,只要向兵站站長提起一連長蔡智仁的名號,搭個便車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二哥安排得很周到,可蔡智誠卻不想去201師。
在103師的這段經歷使蔡智誠有了一個體會:在部隊裡,熟人多了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他原本並不想介入長官之間的糾葛,但卻因為熟人和家庭背景的關係,身不由己地被捲入了派系鬥爭的旋渦之中‐‐蔡智誠投身行伍的志向是希望&ldo;建設一支純潔的、高尚的新式國防軍&rdo;,而這種充滿了封建舊習氣的&ldo;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do;的裙帶之風正是他這個飽受民主自由思想薰陶的大學生極端厭惡的東西‐‐所以,他不願意再去依附哥哥,再去享受那些親屬關係庇護之下的特殊照顧。
在103師的經歷也使蔡智誠感覺到:軍隊的種種陋習並不象他原來預想的那樣簡單。不良現象的根源,並不僅僅在於士兵的愚昧無知,更主要的還在於領導階層中遺存著的舊軍閥傳統‐‐以第八軍為例,雖然手裡操縱著現代化的美式裝備,可幹部的思想卻仍然停留在半封建的狀態,信奉的依舊是滿清時候的曾國藩的教條。在這些軍人的觀念裡,忠於&ldo;國家&rdo;和&ldo;主義&rdo;的口號其實是虛幻的,效忠於某一位長官或者某一類勢力才是最實際的行為準則‐‐在這樣的觀唸的指導下,軍隊不可能真正成為國家和民族的保衛者,只能淪為極少數&ldo;精英&rdo;表現其個人聲望、謀取小團體私利的工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