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定心丸。
正因為金像獎的傾向如此清晰,此所以我更加覺得突出不同投票人互異聲音的重要性,以期令不同的評獎產生不同的功能作用。是的,我對由“香港電影”主辦的新華語電影獎項,最大的期盼僅在於人人恪守言責的基礎上。事實上,眼前已有香港電影金像獎去融合不同範疇的電影工作者聲音(金像獎中同樣有影評人的票數在內),亦有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以全程記錄討論過程且成書公佈的方式去審定每年獎項,那麼一個具補充性而又可以產生公信力的獎項制度,的確有存在的必要。以《香港電影》構思中的評審員數目,要作全面討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按《電影旬報》方式記名公刊的一人一票投票方式,我想應該是較為合適的一種方法,且看未來的成效又會如何……
第36章 由專業性的迷思想起型別窄化
不知為何,我覺得近年的港產片或多或少陷入一種專業性的迷思中。對專業性的追求,本來是一年好事,尤其港產片一直為人詬病,被批評製作馬虎,尤其在編劇崗位上常兒戲了事,又或是過分天馬行空,出現侮辱觀眾智慧的情況云云。那當然是一種正面向上的動力趨向,可惜我又的確覺得有時候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那就是為了突出資料蒐集上的努力以及構思劇本上的用心,往往出現為專業而專業的毛病,反而置人物性格乃至整體佈局安排而不顧。
一、《門徒》與《意外》
2007年的《門徒》已屬明顯的例子之一。爾冬升擺明車馬一切以專業先行,透過昆哥(劉德華飾)口中,我們恍如代入了阿力(吳彥祖飾)的角色,一直去學習及認識眼前神秘又誘人的毒品世界——其中由製毒過程(儼然如上中學的化學課)、販毒營銷系統、國際販毒形勢乃至專有名詞(警方叫四仔,毒販叫美金——指海洛因磚)等,均一一為觀眾釋疑解惑。早前備受好評的《竊聽風雲》(2009),同樣在專業性上,作鉅細無遺的呈現,所以觀眾對潛入目標物件辦公室佈置偷聽裝置,乃至截聽同胞電話私人內容的片段,都足以看得津津有味。本來專業性的營構,與電影的基本戲劇要求並無衝突,但事情往往不可能如此涇渭分明,得隴望蜀固然是人之常情,不過現實卻以落得貪字得個貧居多。
此所以看到《意外》(2009)的出現,那份如坐針氈的感覺益發濃烈。你看得出導演如何費盡心神去構思古天樂的心魔幻照,以及殺人場面的鋪陳,可是這種由對專業性的迷思再進一步涉足“高智片”範疇的型別,由衷而言確實並非鄭保瑞的強項。事實上,難道港產片就只有麥兆輝及莊文強結合的一條路線,才可以證明自己的“專業”水平嗎?鄭保瑞一向對角色的陰暗面及殊性興味濃烈,而且又擅長刻畫乖常人物,但弊端乃通常是不能從殊性中反照出人生的共性來,於是作品的正面評價為cult味濃郁,反面就是鑽牛角尖,難以觸發普羅觀眾的共鳴。回到《意外》的例子,古天樂角色本來的誘人之處,是理應把他作常人化的刻畫,這樣說來他作為“意外”操控者的冷熱難測形象才會令人心寒。現在鄭保瑞反過來將他一貫地作極端化的處理,於是觀眾只會愈看思緒愈遠,益發抽離文字世界。至於電影中所謂“高智”的專業殺人設計,大概觀眾彼此也只會莞爾一笑吧。
二、“高智”的包裝
我推想對專業性的迷思,又或是衍化成“高智片”的包裝,大抵是面對兩地市場作平衡考慮後的不得已選擇。當香港的恐怖、色情及暴力等元素一概進不了內地市場,那純粹的港產片還可以拿什麼過來?事實上,如鄭保瑞的導演,其實很適合在型別片的基礎上去展示自己的世界,過去他在《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2001)及《熱血青年》(2002)中的優秀表現,早已有目共睹。因為型別片的規條約制,其實是禁止創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