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 (第1/3頁)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蹇義身為百官之首,朱棣已經幾次話裡話外,詢問立儲的事宜,出於謹慎,蹇義一直沒有表態,但是很顯然,他沒法沉默太久。
這是一道必考題。
“徐通政,你看二皇子要是成為儲君,八成用不了三年,這朝堂就會一地雞毛。要是三皇子……我看可能三個月足矣。”蹇義憂心忡忡道。
徐景昌一笑,“我看天官還是太保守了,沒準三天就夠了。”
蹇義臉色驟變,想想那兩頭豬的德行,還真沒準。三天時間,足夠他們弄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了。
“徐通政,咱們該想個辦法才是。”蹇義的語氣近乎哀求。
徐景昌反問道:“蹇尚書,與其琢磨誰更適合成為儲君,還不如問問咱們自己,大明需要什麼的天子?”
大明需要什麼天子?
放在當下的語境裡,大約可以理解為朝臣需要什麼樣的天子,畢竟徐景昌也是大九卿之一啊!
蹇義渾身一震,立儲這種事情,多半都是天子做主,尤其是朱棣這麼強勢的皇帝,朝臣只能揣測天子心思,努力逢迎。
至於幫著天子做主,推舉心儀的人上位,就算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膽啊!
他又看了看徐景昌,發現這小子神色澹然,彷佛就在談論中午吃什麼一樣,毫無波瀾。
真是好大的膽子!
過了許久之後,平靜下來的蹇義才橫下心道:“太祖皇帝起自布衣,英明神武,橫掃煙塵,奠基立業,三十年英明神武,勵精圖治,大明朝方有洪武盛世。若是懿文太子能多活些年,承襲基業,讓大明朝廷偃武修文,延續盛世,必能民生富裕,遠邁漢唐。”
說到了這裡,蹇義停下來,沒有繼續講。
但是誰都聽得明白,文武之道,張弛有度。
經過朱元章秋風掃落葉似的治國方式,應該有一位溫和的皇帝,修補朱元章鐵腕治國留下來的創傷。
奈何朱標早死,朱允炆又接不住。
此時朱棣登基,毫無疑問,他又是個強悍的天子,朱棣在日,必定會狂飆突進,雷厲風行。許多不敢想的壯舉,都會在朱棣手上實現。
修書,下西洋,改革稅制……光是已經鋪開的東西,就已經讓人心驚肉跳了。
所以接下來的天子,絕對不能這樣狂飆突進,大明朝已經太累了,需要改變一下風格,讓大傢伙停下來喘口氣。
“大明的儲君必須謙恭友愛。”徐景昌緩緩道。
“還要仁慈節儉,不鋪張浪費,好大喜功。”蹇義斟酌著補充。
“還應該尊重大臣,相信賢臣治國,不會動不動就把大傢伙關起來。”徐景昌笑道。
“尤其是要讓文武朝野都能接受,不會挑起內亂,保證皇權平穩過渡……大明朝經不起更多的亂子了。”
一個靖難之役,已經讓大明元氣大傷,如果再來一次,那還不天崩地裂,江山大亂啊?
他們越說,理想的太子輪廓就越清晰。
既不是朱老二,也不是朱老三。
“大殿下他行嗎?”蹇義疑惑道。
徐景昌笑道:“天官不在通政司,其實大殿下領著幾位參議處理政務,已經很嫻熟了。只是他做的事情,不容易出名罷了。”
“所以就需要讓大殿下趕快做幾件事,提升他的名望,爭取更多的支援?”蹇義問道。
“錯!”徐景昌搖頭道:“恰恰要讓他老實低調,什麼事情都不幹,除了來通政司,那也不要去,針對任何事情,都不要發表看法。”
蹇義沉吟了一下,立刻點頭,“沒錯,此時說得越多,留下的把柄就越多……為保萬全,必須有人時刻叮囑殿下才行。徐通政,這事交給誰?”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