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警之死(4) (第3/3頁)
上海寶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酒瓶啊。
雖然有上述疑點,曾國慶也在卷宗中作了如實記錄,但最後這個案子最後是以王浪自己醉酒中毒死亡定的案。
看完這個案子,許長生心裡還是有想法的,他覺得既然有那些疑點就不應該輕易結案,寧可多花些時間也一定要把所有疑點排除再定案,否則弄不好就可能放過真正的兇手。他現在不知道當初曾國慶這麼結案是他自己的決定還是迫於別的壓力。
看完這四個案子,許長生第一感覺是這四個案子並沒關聯,第二感覺是除去最近的李彪黑社會案,其他三個案子看起來並不會對曾國慶有太大的壓力,最後一個感覺是有點奇怪這三個案子最終都不是透過抓獲兇手結的案。難道正是因為接連三起案件沒能成功破獲讓曾國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漸漸的患上了抑鬱症?
不對!首先姑且不說潘成成煤氣中毒死亡和王浪醉酒死亡是不是謀殺案不說,就算是謀殺案,在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內沒能偵破也是很正常的事。很多案子超過十年甚至二十年,以至於永遠沒能告破也多的是,國外的有美國著名的“黃道十二宮殺手”(Zodiac Killer)案件,國內有1996年發生的“南大碎屍案”,“清華大學女生鉈中毒案”等。
那導致曾國慶患上抑鬱並最終自殺的又會是什麼原因呢?許長生不禁陷入了沉思。想著想著,他又把那段曾國慶目前唯一留下的線索看了一遍:“我犯了一個錯,雖然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但我確確實實是錯了,我錯在沒有堅持自己的辦案原則,這才導致了最後的悲劇。如今他們找過來了,我該如何面對。我能坦陳曾經的錯誤嗎?要是那樣的話,他們也不會放過我的。我該怎麼辦???”
多看一遍,許長生似乎感覺又有新的發現,那就是除了來萊西路上小齊已經大膽點出的萊西市公安局可能存在問題和紀鋼局長可能也牽涉其中外,讓曾國慶陷入兩難境地的原因是他可能遇到了內外兩撥人的壓力,那就是上面這段話中的兩個“他們”,第一個“他們”應該是由他在前面犯的錯招來的,是來找他要說法的或者是報仇的。而第二個“他們”應該就是他前面提到的犯錯的其他人,“他們”和他在以前一起犯了錯,他現在想認錯了,但和他一起犯錯的“他們”不會讓他認錯,因為這種事遠不是一個認錯就能解決的,認錯只是一種說法,真實的代價應該是丟掉烏紗帽甚至性命。
現在紀鋼局長也不明不白地墜樓死了,是不是曾國慶的死引發了多米諾骨牌的連環倒塌?又或者多米諾骨牌的倒塌早就開始了,曾國慶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塊而已?
站在曾國慶的角度,許長生開始思考他為什麼會抑鬱。想了一會,兩個字蹦了出來——“選擇”。
是的,人是很奇怪的一種動物,沒有選擇的事情通常反而會做的很好,因為沒有思想包袱,因而會全力以赴,結果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和戰神韓信的“背水一戰”都是斷了後路,只有往前,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取得的傳奇勝利。而一旦有了退縮的選擇,人就會畏首畏尾,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時間一長,精神就會崩潰,最終出現抑鬱。
對曾國慶來說,鼓起勇氣直面那些來找他的“他們”,直面他曾經辦案中犯下的錯,應該就是一種積極的選擇。而繼續選擇和同他一起犯錯的“他們”逃避甚至繼續犯錯那將是一種消極的選擇。
曾國慶應該就是被這兩個選擇逼的得了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