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75章
橘園的長燈註定又要燃一夜。
成去非的覺自鐘山一事後,比往日更減,他本就是少眠之人,如今,夜間攬衣斜臥榻邊,有時不到一個時辰,就要醒,他也自知這般下去,自己縱然是鐵打的利器,也會損壞,便聽了杳孃的建議,每日服安神湯,似乎也有些功效,可亦有難以成眠的長夜。
&ldo;兄長,&rdo;去之立在門外行禮,成去非抬首看了他一眼,手中筆滯了滯:&ldo;去之,夜深了,為何不歇息?&rdo;
去之笑了笑,走上前來:&ldo;我見燈還亮著,猜兄長還不曾安置,遂想來找兄長敘話。&rdo;
成去非聞言便把筆放下,動了動筋骨,換了個姿勢,比平日隨意些:&ldo;少年之人,要善養精氣,以後不要睡太晚。&rdo;
燭影裡,兄長面容輪廓分明,便是一身布衣亦難擋其神秀天姿,去之愈看愈仰慕得緊,更覺放眼江左,真是無人能出兄長左右。
&ldo;怎麼了,去之?&rdo;成去非見幼弟的目光入神,灼灼閃著。
去之輕輕搖首,目光落到案几上,兄長手底攤開的正是《漢書》。
成氏自有一套家學傳統,其子弟自幼便要&ldo;誦孝經、論語、周易、毛詩、尚書等&rdo;,十分看重傳統經學,其中以《春秋》為主,《尚書》次之,除卻經學,史學亦在成氏家學裡佔有極重的地位。
成若敖在世時,便尤為喜愛研讀《漢書》,這習慣自然也傳承下來。
&ldo;弟還不曾開始認真讀《漢書》,&rdo;去之趁勢輕輕把書取過來,垂眸翻了翻。
待翻到刑法志章節,便道:&ldo;弟聽聞,前一陣官糧沉船的案子,是廷尉署鄭重審理的,聽說他也喜讀《漢書》,且精通刑法志。&rdo;
&ldo;《漢書》有十志,這裡頭,能通刑法志,便可進廷尉署當職;通藝文志,便能梳理清諸子百家的脈絡;而指點江山,離不開地理志;五行之學,又和當下學術聯絡緊密,所以不可缺五行志;至於食貨志,更是實實在在的學問,田制、戶籍、賦稅、貨幣、鹽鐵如此種種,哪一樣都牽扯著朝廷政務。雖為史,卻又不止是史。&rdo;成去非循循善誘,有心教導,去之聽得也十分用心,不時頷首。
&ldo;兄長所言,弟謹記。&rdo;
&ldo;鄭重那幾人,雖出身寒苦了些,卻肯下功夫學,又經俗世磨礪,在廷尉署當差,再合適不過。&rdo;
成去之靜靜聆聽著,待兄長說完,才道:&ldo;大將軍一事後,坊間有傳言,說廷尉署乃兄長私人,大將軍到底不敵烏衣巷,弟其實想的不是這,而是廷尉署日後能為兄長做什麼?&rdo;
一本《漢書》,去之能從刑法志入手,且論及到鄭重身上去,意味著他早已開始研讀,並有相當的前瞻與敏銳,成去非忽然意識到,他的幼弟,可以致仕了。
&ldo;你覺得廷尉署日後能有何作為?&rdo;成去非有意考量他,反問道。
&ldo;猶如當日三千死士。&rdo;成去之迎上兄長的目光,語調鏗然。
幼弟果真日漸長大,亦不辜負他如許厚愛。
&ldo;兄長欲有作為,必用酷吏,引為鷹犬,兄長是重臣,是能臣,大將軍罪已遭誅,兄長便當行陽謀,可一陰一陽方為道,廷尉署便是那另一極。&rdo;
少年意氣當拿雲,眼前的少年,骨骼初成,心思漸密,好似新生的荊棘,刺雖柔軟,可終究是刺,遲早會堅硬如斯,定能傷人。
成去非那些隱藏極深的,卻借他口,言簡意賅,直抵要害,彷彿這一眼,一下看到了路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