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心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手。呼吸者,乃生命之根本,亦是連線身心與外界之橋樑。”說著,導師親自示範了專注呼吸的技巧。
他教導我,在吸氣時,要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空氣進入鼻腔的那一絲清涼與溼潤之感上,感受氣息緩緩充滿腹部的過程,如同在心中描繪一幅氣息在體內流動的畫卷;呼氣時,則要專注於腹部的收縮,感受氣息從體內緩緩流出的溫熱與舒緩,彷彿將內心的雜念與煩惱一併撥出體外。並且,在呼吸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思緒飄散,不要驚慌,也不要刻意去驅趕雜念,而是輕輕地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就像一位溫柔的母親呼喚著貪玩的孩子回家。
我如獲至寶,回到禪堂後,便按照導師的教導開始練習。剛開始的時候,我的思緒依然會時不時地遊離,但每當我意識到分心時,便立刻調整呼吸,將注意力重新拉回。在一次次的嘗試與努力下,我逐漸能夠在呼吸的節奏中找到一絲寧靜。那原本如脫韁野馬般的思緒,開始慢慢地變得馴服起來,雖然偶爾還會泛起波瀾,但我已經能夠在波動中較快地恢復平靜,繼續專注於禪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然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隨著我對呼吸的專注度不斷提高,我開始過度執著於呼吸的感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刻緊繃著神經,關注著自己的呼吸。這使得我在行走、做事時變得十分拘謹,失去了原本應有的自然與自在。我意識到,這又是一種新的執著與障礙,若不加以克服,將會影響我在禪修道路上的進一步發展。
內心再次陷入了衝突與掙扎之中,我不知該如何在專注與不執著之間找到平衡。一方面,我明白專注呼吸是進入禪修境界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過度的執著又違背了佛法中關於“空性”與“無我”的理念。在這種矛盾的心境下,我再次回到經文中去探尋答案,同時也與同修們進行深入的討論與交流。
同修們紛紛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經驗,有的同修提醒我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過於刻意地追求禪修的效果;有的同修則建議我在日常生活中多參與一些寺廟的勞作,透過身體的活動來放鬆身心,打破對呼吸的過度執著。在大家的幫助與啟發下,我逐漸領悟到,禪修並非是一種僵化的形式,而是要在生活的點滴中去體會和實踐。真正的寧靜並非來自於對某一事物的執著追求,而是在內心的自在與解脫之中自然呈現。
於是,我開始嘗試調整自己的禪修方式。在禪坐時,我依然專注於呼吸,但不再刻意地去追求那種極致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放鬆心情,讓自己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寺廟的生活之中。無論是掃地、擔水,還是與其他僧人交流互動,我都用心去感受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將禪修的心境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有尋有伺地的禪修境界中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雖然內心的雜念和外界的干擾依然會不時出現,但我已經不再像最初那樣被它們所困擾。我學會了在波動的心境中保持一份相對的寧靜,在不斷的修行與反思中穩步前進,向著更高層次的禪修境界邁進。
:()穿越成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