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鬆挽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儒秀一聽,眼眸便亮了起來,想著人終於不再那麼執拗,剛想開口誇讚一番轉變,接著便被司馬光潑了一盆冷水。
「不過我還是堅定最初的想法,我還是覺著,民生為重,旁的都可以給民生讓道。」
回應司馬光這番話的,是張儒秀的長嘆。
「罷了,你且按照你心想的去做罷。」張儒秀說道。
碰壁也好,得勢也好,都是他該經歷的。
她也攔不了。
何況眼下與和談相比,張儒秀更在意新政的事。
和約早晚能談下來,無非是早晚問題。新政卻不同。改革措施一出臺後,全國各地每日每夜都在變化著,稍微大意,便會有萬千事發生。
張儒秀當然想聽聽司馬光對新政的見解。於是問道:「你覺著新政勁頭如何?」
「稱得上是虎頭。」司馬光半點沒有猶豫,誇讚的話脫口而出。
「早些年我在汴京讀書時,便聽過範公的名聲。如今新政有他打頭陣,我也放心。變革之道,最後都指向了老百姓,這與我的看法不謀而合。」
司馬光一番誇讚,原以為張儒秀也會隨聲附和。不曾想話音剛落,便看見人滿臉愁容。
「變革之初是虎頭,那之後呢?」
張儒秀貿然說了這麼一句,叫司馬光愣了起來。
司馬光身處變革浪潮一中,難免會忽視許多紊亂因素。
新政的結局張儒秀是知道的。
今年開始,明年便會宣告流產。
新政的各項措施阻力太大,是做不下去的。
可司馬光不知道這些後來的事。他只覺著,張儒秀好似一開始就沒對新政抱有太多期望一般,話裡冷靜自持。相比之下,他倒像是愣頭青一般,摸不著頭腦。
「虎頭,莫不該是虎尾麼?」司馬光試探地問道。
那一刻,他驀地覺著二人之間有道邁不過去的鴻溝,一出現便再也不會消失來。
隨之而來的便是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的枕邊人,心上人,好似在無意之間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作者有話說:
「天下治而不服,不足損聖王之德;天下弊而得之,不足為聖王之功。」出自司馬光《賈生論》。
「與其責虛名於夷秋,曷若拯實弊於生民也。」出自司馬光《禮部尚書張公墓誌銘》。
第104章 好夢
眨眼間便過了年。
慶曆四年, 也是司馬光丁憂在家的最後一年。
十月廿一,在一大家人正商量著丁憂後的去處時,宅老走上前來遞了個信。
那信是寫給司馬光的。
彼時一家人正說著司馬光出仕後的調令, 聊得正歡。司馬光接到信時, 心裡一緊,還以為會無端生出什麼事來,接信時, 手都是抖著的。
還是張儒秀站起身來在人身旁勸了幾句, 司馬光才冷靜下來。
一拆開信,瞧見了信上的字, 這才鬆了口氣。
信是同年好友孟翱寫的。
慶曆元年, 孟翱正好是夏縣的縣尉,任滿一年時,便見了司馬光,二人一見如故。孟縣尉體諒著司馬光的鄉居之苦,時常遊過涑水河與司馬光相會。只是沒過多久, 夏縣尉便被調到了坊州宜君去當縣令, 此後二人也沒再有聯絡。
如今孟翱來信, 也是趁著司馬光丁憂罷勸勉一番。信上字句懇切,畢竟礙著調令還沒發下來, 孟翱的用詞也講究,生怕衝撞到什麼。
「還好, 不是壞事。」司馬光看過信, 又走到桌旁坐下,同大哥嫂嫂說道。
「那就好。」司馬旦嘆口氣, 又道:「今日是守孝的最後一日, 按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