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心宮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源比如說風力,太陽能什麼的,然而這些也只是杯水車薪,於是後面人類發展了以核裂變為主要發電方式的核電站,但是能源依然不夠,當時人口太多了。最後,人們決定研究核聚變。”
“核聚變?”
“沒錯,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卻仍然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傳送到我們這裡,太陽你就可以理解為一個超級超級巨大的核聚變發電站。聚變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
“那裂變呢?”
“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釷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箇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能量。?”
“這二者聽起來感覺,沒啥差別啊。只不過一個是原子核裂開,一個是原子核聚集。”
“區別可大了,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遠遠大於核裂變。在相同條件下,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更為巨大。例如,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聚變反應堆,其中心的核聚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雖然也能產生巨大的能量,但相較於核聚變,其釋放的能量較小。核聚變?需要極高的溫度和壓力條件,通常需要在幾百萬攝氏度的高溫下才能實現。?”
“核裂變?,相對核聚變而言,其反應條件較為簡單,主要透過中子的衝擊引發鏈式反應。?核聚變的原料(如氘和氚)相對豐富,可直接取自海水,幾乎取之不盡,而核裂變的原料(如鈾、釷)在地球上蘊藏有限。?而且在產生輻射與廢料?方面,核裂變會產生較強的輻射和難以處理的廢料,而核聚變的輻射則少得多,且其生成物沒有放射性。”
“這兩種不同工作原理的核電站,其安全性也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核聚變反應是自限制的,即當反應條件發生變化時,反應會自動減弱或停止。在核聚變過程中,需要提供足夠的高溫和高壓條件來維持反應,一旦這些條件被打破,反應會自動停止。相比之下,核裂變反應需要精確的控制和調節來維持反應的穩定性,一旦核電站受到破壞,很有可能發生核洩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就比如說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件。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
“但是我覺得只要多建幾座裂變電站就夠了呀,只要建立的夠多,然後把安全做好,我覺得沒問題啊。”
“核裂變電站不是想建就建的,首先需要一個國家有強大的實力,在當時能夠建這個的,只不過十數個國家,建這個是很耗錢的,也很耗費人工的,一不小心甚至有可能把國家整破產,但是核聚變就不一樣了,優點太多太多了,由於它出產的能量很高很高,只要實現了,電費是會約等於零的,這會極大的推動人類科技和文明的進步。”
“其次,極高的安全性和清潔性,核聚變產生的東西是沒有放射性的,遇到了突發情況自動停下反應。
“其三,由於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一座核聚變電站就能抵得上很多座核裂變電站,對國家而言無異於減輕了財政方面的壓力。”
“其四,人工受控核聚變主要使用氫同位素氘和氚來進行聚變反應。而這兩種元素的前者主要提取自天然水體中的重水,它廣泛存在於地球的海洋當中,每升海水含有0.146g的重水(含0.03g的氘),相當於300升柴油的化學燃燒能量;而後者氚則可以從核聚變自身透過鋰元素來再生製備(鋰在地殼中的儲量相對豐富)。海水中有45萬億頓的氘,夠人類用上百億年,那個時候地球都消亡了,都還用不完,所以你不妨猜猜為什麼核聚變電站被稱為人工小太陽?”
“那缺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