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逃跑 (第1/5頁)
宸心宮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踏入核心實驗室的大門,一股濃重的腥臭味兒立即充斥了每個人的感官。這裡,本應是最嚴密、最安全的研究聖地,此刻卻變成了死亡的墓場。
乾涸的血跡、傾覆的桌椅、破碎的科研儀器碎片……每一件物品都在訴說著曾經發生的慘劇。
沒有清潔機器人的痕跡,這裡保持著原始的狀態,幾乎完好地儲存了災難發生時的情景。實驗室裡,遍地皆是實驗人員的遺體,有的倒在自己的工作站旁,手中還緊握著筆記或工具,似乎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試圖抵抗著什麼;有的則蜷縮在角落,眼中滿是絕望與恐懼,永遠定格在那一刻的無助。
凌心隊長面色沉鬱,鴉羽、冰寒以及其他隊員的表情也同樣凝重,她們都深刻感受到了這場悲劇的沉重。
隊員們四處探索,找到了當時的留下來的實驗影像。
隊員們穿梭於實驗室的各個角落,無意中發現了藏匿的錄影資料,它們記錄下了那場決定性的會面。畫面中,一位看似溫文爾雅的教授與一位身份不明的高層人物坐在會議室,雙方的交談透出濃厚的權力博弈氣息。
高層人員開口便是軍事需求,直言不諱地表達希望將研究轉向軍事應用,理由是在與病毒的持續鬥爭中,人類軍隊屢遭挫敗,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武器”。教授則顯得猶豫不決,作為一名純粹的科學家,他認為這樣的決策應當交由其他專業人士,且指出當前的實驗素材並不適合軍事化改造。然而,這位高層毫不在意,甚至自詡擁有大量所謂“志願者”。
言辭間的暗示昭然若揭,“志願者”的真實含義引人深思,實際上,這不過是強加於普通民眾頭上的枷鎖,將無辜之人推向生死一線。
更讓人憤慨的是,教授提議需先行驗證素材的適應性,以保證實驗成功率,然而,那位高層卻堅持需要“失敗”,以此獲得資料,提出提升適應性的策略。這不僅違背道德底線,更是對人性的踐踏。
構造體的概念基於個體與鉭共聚物的高度相容性,這是構建成功的關鍵。正如奈米尖兵專案,唯有少數人具備與奈米核心完美匹配的能力,未能達標者將面臨不可逆的身體損傷乃至死亡。解放軍選拔奈米尖兵的過程嚴格至極,以保障士兵的生命安全,體現對個體價值的尊重,同時也反映出科學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而且出於人道主義考慮,相關部門始終禁止研究如何提高人體與奈米核心的適配性。這種實驗被視為極度爭議和禁忌,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技術難度,更重要的是它觸及了倫理和人權的底線。
在理想狀態下,成為奈米尖兵意味著個體與奈米核心達到極致融合,實現超乎常人的能力。然而,這一過程中的風險極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實驗者遭受永久性損害甚至喪命。鑑於此,科研機構秉持謹慎態度,致力於確保每位參與者的安全,而非盲目追求效率或效果。
因此,提升適配性的研究被明確排除在外,以免引發更多潛在的危害及倫理困境,而且國家層面也是出臺相關政策明令禁止的,所有人心中都緊繃著這根絕對不可以觸碰的紅線。
但,那是黑野的高層,不是解放軍的,他的提案無視這一準則,企圖利用無數“志願者”作為實驗品,以提升適應率,手段殘忍,理念扭曲。
由於屢屢受挫,那位教授已經接近瘋狂,最終的目的也是想要將升格網路納入掌心,但是,那些實驗體的意識海穩定程度已經到極限了,而且當時還伴隨著地震,研究助理想要勸教授暫停實驗,但是,對於教授而言,這項研究就像高山的滾石一樣,一旦開始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最後的結局就是教授執意開啟實驗,然後剛好遇到了地震,雖然在最後一刻得到了想要的資料,讓卻自己和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們都死在了這裡,而那些原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