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而飛孤鴻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81年二月二十六日,楊堅任免的第二批高官“三公”“三師”名單出爐。
楊堅任命上柱國竇熾為太傅、幽州總管於翼為太尉,一來他們年紀大資歷老,二來他們政治正確。同學王誼平叛有功,官封司徒,楊堅還把五女嫁給王誼的兒子。
這裡著重說李穆。
幷州總管李穆在“三方之亂”中,拒絕尉遲迥的拉攏,積極靠攏中央,並且跪舔楊堅,對穩住地方大局做出了重要貢獻。楊堅不可能忘記他,便下詔幷州:“您既素有德望,並且又是家父的同輩好友。您勸我順天受命的來函,我不敢違背。已經於本月十四日恭承天命,登上帝位。”
很快,李穆自幷州入朝。楊堅任命李穆為太師,特許他“參拜不名”,專門下詔書說:“法律是為了防備小人犯罪,不是為了防備正人君子。太師申公(李穆)從今以後如果有犯罪行為,只要不是謀逆造反,即使有百死之罪,終不追究。”李穆的子孫即使還在襁褓之中,也一律授予儀同三司。李穆家身居官位的多達一百餘人,貴盛無比。
李穆透過跪舔一躍成為隋朝德高望重的第一人,這也引起了一些關隴集團成員的不滿和非議,因此他進入長安後表現得很低調。李穆上表請求辭職歸養,楊堅下詔書說:“古代姜太公呂尚以百歲高齡輔佐周文王、武王成就王業,張蒼以白髮老人擔任漢文帝的丞相,高才偉人佐命當世,不能拘泥於常禮。”於是以李穆年事已高(七十一歲),免除正常朝會,也就是隻拿工資不幹活。遇有軍國大事,朝廷派人到府上徵詢他的意見。
透過對比李穆和尉遲迥的下場,我們不得不感嘆:選擇大於努力。沒有跟對人,沒有站好隊,任憑你再怎麼神功無敵刀槍不入也無濟於事。幹得好不如跟對人,辛苦工作不如拍領導馬屁。當上皇帝后的楊堅,他對人才的任用有了更多的考慮角度。
因勸阻誅殺北周皇族這件事,李德林的官品職位再沒有升遷過。各個階段,皇帝需要不同的人才,李德林沒有“與時俱進”,只好被他人取代了,反正楊堅手下又不缺人才。
1.蘇威受寵
下一個人才正是蘇威。高熲推薦蘇威後,蘇威只是在長安隱居,並沒有直接任職。楊堅篡位期間,蘇威逃歸故里,楊堅對左右說:“他這樣是不願意參與我的事,別管他。”等稱帝后,楊堅再次想起了蘇威,任命蘇威為太子少保(楊勇老師),追封他父親蘇綽為邳公,讓蘇威承襲爵位。
楊堅任命太子少保蘇威兼任納言、度支尚書,也就是皇帝的秘書及財政部部長。
蘇威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奏請楊堅輕徭薄賦,言辭懇切。蘇威從一開始的不拒絕、不合作,轉變成現在的積極進言獻策,楊堅調侃著說:“當初你父親可是採取的重稅呀,哈哈,你怎麼改弦更張了呢?”
“世異則事變,現在和我父親那會兒不一樣了,陛下。”
“噢?你倒是說說看,有何不一樣?”
當初,蘇綽在西魏時,因為經常國用不足,所以制定的稅收很重。頒行後蘇綽又慨然嘆道:“我今天所制定的重稅法,就譬如張滿的弓,只是為了在戰亂之世滿足國用,並不是治平之世的作法。後世的君子,誰能把弓弦放鬆呢?”
這話一直記在蘇威心裡,他一直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使命。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蘇威現在擔任了度支尚書,就一定要踐行自己的理想,實現父親的抱負。於是奏請楊堅減免賦稅徭投,儘量從輕從簡,楊堅聽後深有感觸,便全部採納了他的建議。蘇威因而逐漸受到楊堅的信任倚重,和高熲一起掌管朝政。蘇威又向楊堅推薦了樂運。
樂運是宇文邕、宇文贇時代不怕死的諫臣,楊堅掌權後,樂運被鄭譯排擠到地方為官,樂運發奮作為,在地方上寫出了進諫法寶《諫苑》而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