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即還。賊棄谷而去。眾僧數百人莫不歎服。二十受大戒,志行明潔,儀軌整肅。

這裡有幾個問題要加以解釋。首先是他的籍貫。《祐錄》、《高僧傳》、《古今譯經圖紀》、《開元錄》等書都說他是平陽武陽人。《歷代三寶記》、《大唐內典錄》則只說是“平陽沙門”。按當時只有平陽縣,而無武陽縣,後者的說法是正確的。平陽縣城故址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參閱章巽《法顯傳校注》頁2)

第二是他的生年。《祐錄》沒有說,其他書亦然。我們只能根據目前能掌握的資料加以推斷。法顯生年大概是公元342年,壬寅,晉鹹康八年。(參閱章巽同上書,頁1…2)

第三關於“三歲便度為沙彌”的問題。小孩子常生病送入空門以求長壽的事情,屢見於中國載籍。法顯時代竟已經如此。可見此時佛教已經深入人心了。

第四關於法顯和同學刈稻的問題。在印度,佛教並不提倡僧人勞動。直到今天,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小乘國家的僧侶仍然靠乞食度日。在中國法顯時代,寺院經濟早已形成,寺院多有田地,除了靠僱工耕種外,小和尚也參加勞動。住持等大和尚是地主階級,是不參加勞動的。《道安傳》中也有勞動的記載。

(2)出家

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很大發展。各種佛教流派,紛紛傳入中土;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譯;全國各地廣修佛寺;佛教信徒,迅速增多。西晉時,全國佛寺已有一百八十座,僧尼人數多達三千七百人。法顯正是生活在佛教在中國空前大發展的這個歷史時期。

法顯本姓龔,他有三個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擔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歲的時候,就把他度為沙彌(即送他到佛寺當了小和尚)。十歲時,父親去世。他的叔父考慮到他的母親寡居難以生活,便要他還俗。法顯這時對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誠,他對叔父說:“我本來不是因為有父親而出家的,正是要遠塵離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沒有勉強他。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辦理完喪事仍即還寺。法顯性情純厚。有一次,他與同伴數十人在田中割稻,遇到一些窮人來搶奪他們的糧食。諸沙彌嚇得爭相逃奔,只有法顯一個人站著未動。他對那些搶糧食的人說:“你們如果需要糧食,就隨意拿吧!只是你們現在這樣貧窮,正因為過去不佈施所致。如果搶奪他人糧食,恐怕來世會更窮。貧道真為你們擔憂啊!”說完,他從容還寺,而那些搶糧的人竟被他說服,棄糧而去。這件事使寺中僧眾數百人莫不歎服。二十歲時,法顯受了大戒(和尚*成年後,為防止身心過失而履行的一種儀式)。從此,他對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堅貞,行為更加嚴謹,時有“志行明敏,儀軌整肅”之稱譽。

(3)求法目的

《祐錄》:常慨經律舛缺,誓志尋求。《高僧傳》完全抄《祐錄》。這裡雖然經律並提,然而重點在律。《古今譯經圖紀》也抄錄了《祐錄》,《開元釋教錄》、《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亦然。《歷代三寶記》、《大唐內典錄》有另外一個提法:“求晉所無眾經律論”。這提法太空泛,沒有說到點子上。法顯自己的話當然最有權威性。《法顯傳》第一句話就是:“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這裡只提律藏,沒有提經論。他在印度巴連弗邑,又寫道:“法顯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漢地。”可見他是念念不忘戒律的。這完全符合當時的潮流。同法顯差不多同時的弗若多羅專精律部,來華後受到歡迎。在《梁高僧傳》卷二《弗若多羅傳》中就有這樣的話:“先是經法雖傳,律藏未闡。”(參閱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二卷,頁580…582)法顯之所以萬里投荒,其目的就是要尋求印度佛教戒律,以濟中國佛教之窮。

(4)出發時間

《祐錄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盛開在奧地利的梅花

盛開在奧地利的梅花

桃桃逃
遊戲 完結 97萬字
大神,我娶你

大神,我娶你

那年夏天
遊戲 完結 13萬字
王爺太壞,王妃太

王爺太壞,王妃太

辯論
遊戲 完結 113萬字
火影之星點閃爍

火影之星點閃爍

辛苦
遊戲 完結 17萬字
嫡妻重生功略

嫡妻重生功略

泰達魔王
遊戲 完結 77萬字
重生狗血劇

重生狗血劇

愛之冰點
遊戲 完結 19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