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生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925年,即後唐同光三年的三月癸巳日(初一),李存勖皇帝對扈從的諸軍將士表現出了極大的慷慨與恩寵。他賞賜給將士們的給養十分優厚,數額從二十千到一千不等,根據各自的功勞和職位有所差別。這樣的賞賜不僅體現了李存勖對將士們辛勤付出的認可,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忠誠與士氣。
甲午日,振武軍節度使、同時兼任洛京內外蕃漢馬步使的朱守殷,向李存勖上奏了一件令人驚喜的事情。他稟報說,昨日在修繕月陂堤的過程中,竟在至德宮南意外發現了一枚玉璽。這枚玉璽被朱守殷小心翼翼地獻上,李存勖見狀,立即下詔讓百官前來觀看,並驗證其上的文字。只見玉璽上刻有“李存勖行寶”四字,字型遒勁有力,方圓八寸,厚達二寸,背紐上雕刻著交龍圖案,光澤晶瑩,精妙無比,令人歎為觀止。
除了玉璽之外,朱守殷還在工地得到了四百六十六枚古文錢。其中,二十六枚上刻有“得一元寶”的字樣,而另外四百四十枚則刻有“順天元寶”。這些古文錢的出現,無疑為這段歷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據龐元英的《文昌雜錄》記載,同光三年時,洛京積善坊確實發現了這些古文錢,但史上並未明確記載是哪個朝代鑄造的這些錢幣。後來,人們查閱錢氏的《錢譜》,才得知原來是史思明在再次攻陷洛陽時,鑄造了“得一錢”。然而,賊黨們認為“得一”並不是個好名號,於是又改為“順天”。原來,這些看似普通的古文錢,背後竟隱藏著如此一段曲折的歷史。
丙子日,是寒食節,李存勖與皇后一同前往近郊,遙祭代州的親廟。他們懷著對先人的敬仰和懷念,虔誠地獻上了祭品,祈願家國平安、子孫昌盛。
庚子日,李存勖下詔決定在三月十七日車駕返回洛京。這一決定無疑讓朝臣們和百姓們都感到十分期待和興奮,因為李存勖的歸來,意味著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將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壬寅日,符習上奏說,修繕河堤的工程已經圓滿完工。這一訊息讓李存勖感到十分欣慰,因為河堤的修繕不僅關乎百姓的生計和安全,也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戊申日,李存勖召見了郭崇韜,與他共敘舊情。李存勖感慨地說:“我想起在德勝寨時,霍彥威、段凝都是我的強敵。我們終日格鬥,戰聲相聞,那時的情景彷彿還在眼前。哪裡知道僅僅兩年之間,他們就在我的屋簷下了。我雖然沒有少康、光武那樣的才能,但之所以能夠一旦重興基業,實在是因為有你們二三勳德同心輔佐的緣故。我有時候在夢中,都彷彿還在戚城,思念著過去挑戰鏖戰的日子。雖然勞累,但揚旌伐鼓,也還算能慰藉人心。那些殘壘荒溝,依然歷歷在目。”
郭崇韜聽後,深感李存勖的厚愛與信任,他說道:“陛下所言極是。這裡離澶州不遠,陛下再次觀看戰地,更能體會王業的艱難。這不僅能讓陛下銘記過去的輝煌與艱辛,也能激勵將士們繼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己酉日,車駕從鄴宮出發,踏上了返回德勝城的征程。一路上,李存勖與隨行的臣子們談笑風生,共話過去與未來。辛亥日,車駕終於抵達德勝城。李存勖登上城牆四望,指著戰陣之處向宰相們詳細講解著過去的戰鬥情景和戰略部署。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憧憬。
隨後,李存勖渡過黃河觀看廢柵舊址,到達楊村寨,沿著河一路前行至戚城。在這裡,他設酒宴作樂,與臣子們共慶勝利和團圓。酒宴上,李存勖舉杯高呼:“願我們的國家永遠繁榮昌盛,願我們的百姓永遠安居樂業!”臣子們也紛紛舉杯響應,現場氣氛熱烈而歡騰。
壬子日,淮南楊溥派遣使者前來朝貢。這一舉動無疑體現了淮南對後唐的尊重和友好態度。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後唐與淮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