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生產運動 (第1/2頁)
勇敢的心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落現在增加了1000蒙古青壯,原來的800人,還有新歸順的比拉千來了420人、甘千來了330、託河千270人,這些部落只來一部分人,另外的沒來的一部分人還生活在原居住地。
最重要的是那52個匠人和44個家屬,全部落人口2916多人,蒙古人的帳篷、鄂倫春人的樺樹皮樹屋沿白楊木河延綿不絕。
近三千人的消費讓農牧漁業委員會緊張而忙碌,儲備的魚乾消耗迅速,必須增加漁網、增加漁船,必須有更多的人參加熏製魚乾,也必須向更遠的松花江下游、上游捕撈
漢人匠人極大提高了部落的生產,匠人中有會造船的,有會建房子的、有鐵匠會打造各種工具的。
於是元老委員會立刻分工各項工作全面鋪開,沿白楊木河建立工業特區,把52個匠人全部安置在工業特區內。
必須以漢人為核心建設部落,選拔這52個漢人匠人分別負責各個生產專案,一個個工廠的雛形在工業區內開始修建。
最大規模的目前是冶煉與製陶,冶煉源源不斷的出產青銅,而製陶為部落增加大量的人口生產器皿以及大量的陶管,有了陶管,就可以鋪設上下水管線,有個上下水管線才有一絲現代文明的意思,也是譚啟明自己生活的需要,一個現代人,已經沒有辦法長期生活在沒有上下水的世界中,改變世界從改變生活開始。
陶瓷管線採取魚泡膠密封,魚泡膠可是更昂貴的密封材料,只是橡膠草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而魚泡膠在部落並不稀缺,讓熏製魚乾組採集魚泡,而漢人工匠中的木匠師傅都會熬製魚泡膠。於是在規劃的道路下面,都鋪設陶管,要生活而不是苟活。
800人1500只馴鹿投入負責開荒,入冬前計劃開荒一萬畝,砍伐森林留作草原的兩萬畝。
青黴素的生產也要加大,比拉千、甘河千、託河千的索倫人已經把神藥的訊息傳播到外興安嶺,而蒙古兒蒙古人也把青黴素這種神奇的神藥傳播到周邊蒙古部落,而來求取神藥的,除加入部落外,可以交換,牛10頭、馬10匹可以換一人一次用量的青黴素,那可是救命的神藥啊。
沿白楊木河、木蘭達河、二道河三個墾荒點,成了三個農業村莊,分別叫白楊木鎮、木蘭達鎮、二道河鎮,連線三個城鎮的簡易公路也修建起來,三個農莊都有十幾萬畝的可開墾土地。
而部落絕對不是這樣,部落不會以農業為主去發展,農業畢竟要佔用太多人口。成立300人的採伐隊負責伐木,伐木必須到20華里遠的上游去,為未來的城市保留附近的原始森林
300人組成城建隊,由建房工匠組織建設住房,這些住房都是以木材為主的木刻楞,沒有磚窯、沒有水泥,好在木材資源豐富,就奢侈的毫無節制的使用木材。
規劃的第一個建築就是國家圖書館,儘管部落現在一本書都沒有,但是一定要建設一個讀書的國度,要努力建立一個閱讀的文明。
然後是人民會堂、公共浴室、各個委員會辦公地。
300人組建鋸木廠,所有建築材料基本就是木材、木板、沿白楊木河建立水利鋸木廠,漢人工匠有更透徹的理解能力,很快就理解了水利鋸木的辦法,由水力驅動的青銅輪鋸輕鬆的鋸開粗大的原木。
鋸木廠內設立一個造紙組,負責用蘆葦造紙、用松木菸灰製造油墨,用石墨和木炭製造鉛筆。
300人組建造船廠,造船廠首要任務就是建造內河風帆戰艦,這個事必須馬上完成的任務,如果不迅速把勢力擴大到遠方,僅僅依靠松花江捕撈慢慢就滿足不了人口增長的需求。
20人的尋礦組,張滿負責滿世界找礦,當下必須找到鋁礬土,沒有鋁礬土就不能燒製耐火磚,而沒有耐火磚就不能冶煉鋼鐵,不能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