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2頁)
湯黎/餘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終於爆發了由科考落第書生洪秀全領導發動的大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國內局勢更加緊張。同時,國外西方列強的攻勢更加咄咄逼人。
歷史註定奕訢這樣一位傑出的皇子必將活躍在時代的峰頂浪尖。
第二章 與儲位失之交臂(1)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奕訢虛歲近十八,足齡十六。道光帝開始為這位心愛的皇子張羅婚姻大事了,其實他早已考慮成熟了。新年剛過,道光帝宣召熱河都統桂良進京,二月十四日,指其女為奕訢嫡福晉。
桂良(1785‐1862年),滿洲正紅旗人,姓瓜爾佳氏。瓜爾佳氏,是滿洲貴族八大姓之一。桂良的父親,曾任閩浙總督。桂良是宦門子弟,自嘉慶十三年桂良由貢生捐納為主事步入仕途後,就一帆風順。至道光十四年二月(1834年),桂良即以江西布政使而護理巡撫之職,躋身於清政府大員之列。
在督撫大員中,桂良是比較有建樹的。護理江西巡撫時,曾以有效的措施解決省城和南昌等縣的缺糧問題,豐裕了老百姓的糧倉;任河南巡撫時,曾多次勘察黃河及支河堤堰,為國計民生,積極籌辦河工;嚴辦偷漏稅,以利政府財政稅收;查禁白蓮教秘密活動。道光十九年六月(1839年)調為閩浙總督,旋改為雲貴總督,兼署雲南巡撫,致力於剿苗,其間採取了種種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苗漢之間的關係。道光帝非常滿意桂良外任督撫大員的政績,道光二十五年四月(1845年)連日召見了進京覲見的桂良,並諭稱:桂良年甫六十,精力大遜於前,難勝兩省之任,著留京當差,旋即令署理鑲黃旗蒙古都統,兵部尚書,又授正白旗漢軍都統,十一月調熱河都統。體現了對功臣的體恤,使其免邊途奔波之苦。
道光帝這次將皇子與桂良之女結為連理,既是進一步酬答和信賴桂良這位功臣的表示,同時也是對皇六子奕訢的特別的偏重。因攀上了這門高親,桂良以後的仕途是愈老彌堅,在大清王朝後來發生的幾次重大事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參加鹹豐八年(1858年)、十年(1860年)的兩次議和,參與慈禧‐‐奕訢的辛酉政變,幫助奕訢開創洋務運動的新局面等等。同樣地,奕訢也因為這樁婚姻,而獲得了一位他日後馳騁於政治舞臺時的堅定的支持者和忠實的追隨者。在關鍵性的問題上,桂良以其豐富的政治經驗和閱歷為奕訢謀劃,奕訢也非常地信賴他的岳父。
這一年道光帝還為皇四子奕詝成了婚,奕詝就沒有奕訢那麼幸運了。二十七年(1847年)訂婚時,道光帝為他選擇的是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兒。富泰家族的地位遠遜於桂良,他的現職更是無法與桂良的總督、都統之職相比。富泰的女兒嫁給奕詝兩年後即死去,富泰本人也未對奕詝的政治生活產生過什麼影響。清代名人傳稿上因此也沒有富泰的地位,不像桂良或因政績突出,或因作為洋務運動在中央的重要代表而被永久地載入了史冊。
種種的偏愛都給了奕訢,然而在接下來的皇位繼承上,道光帝又偏愛了誰呢?
皇位繼承,向來是歷代王朝極為重視的大問題,因皇位繼承而引起的宮廷之變,史不絕書。雍正在位時,深知儲位不定,不足以維繫國本,而明立太子,又不免導致宮廷變亂。於是,汲取歷代王朝建儲的經驗教訓,尤其是鑑於其父皇康熙立儲而致的紛亂,以及他們兄弟之間爭奪皇位的切身體會,創立秘密建儲制度。
所謂秘密建儲制度,即由在位的皇帝,秘密親書預立太子的名字,密封在錦匣之中,藏於乾清宮最高處&ldo;正大光明&rdo;巨匾之後,等皇帝駕崩前(或駕崩後),由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等共同開啟出示,按御書所定,嗣皇帝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