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斯特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說景泰年間第一人,莫過於于謙於少保。兵部尚書加少保銜,此時的於少保正拿著的正是郭登從大同八百里加急發來的公文。

郭登是武定侯郭英的曾孫,雖然是武勳,但是非嫡系出身的郭登可是一位實打實的詩人,也是支援他于謙的武將之一。

對於孫鏜,于謙可一點不放心。兩年前親家公宣府總兵楊洪,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便與自己商量,如今要想景泰帝地位坐的穩,就要徹底掌握京城最強的騎兵力量三千營。而孫鏜是唯一不安定的因素。於是楊洪彈劾孫鏜十大罪狀使其鋃鐺入獄,本來都定罪了,皇帝卻又反悔,念其京城保衛戰戰功顯赫又官復原職。

只能退其次,安排楊洪的兒子楊俊任右都督,掌三千營。安排郭登掌大同,楊洪的侄子楊信和楊能分別任宣府左右參將,加上目前于謙自己作為兵部尚書加少保銜直接掌控的五軍營,整個京城周邊的軍隊都在於謙的直屬調動範圍。

大明建國以來,太祖和開國功勳牢牢掌握軍權,文官之首胡惟庸稍有對軍權的異動,迎來的就是屠戮全族。建文重用文官,奈何武將不幫他,成祖以800兵士蛇吞象一般席捲整個大明,仁宗,宣宗,英宗都牢牢的抓住兵權和武將。

麓川之役、葉宗留、鄧茂七、土木堡之變前後的發生徹底改變了朝堂格局,北京保衛戰中又讓于謙徹底站穩位置,成為大明朝建朝以來,第二個以文官身份全面統領管制武將的文官。

有人會問第一個是誰?當然是于謙的前任兵部尚書,王驥。王驥此時正在南京兵部坐冷板凳尚書,原因則一大堆,想要哪條就拿哪一條出來給你,其根本原因則是,你一個前朝老臣又拿著兵權,你不下去,於少保怎麼上來?於少保入閣的前提是要任六部主官若干年,如今總不能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統領天下兵馬,參與朝廷政要吧?所以你該退了。

《明史》卷171《王驥傳》:驥還,命總督南京機務。其冬,乞世券,與之。南畿軍素偷惰。驥至,以所馭軍法教之。于謙弗重也,朝廷以其舊臣寵禮之。

把孫鏜調到郭登手下被其節制,是于謙掌握三千營的安排之一,如今即將要成功,卻被一個小小的百戶破局,著實讓於少保不爽。

而孫鏜也是這麼想的,我預料到你於少保會把我調到大同,正好可以查清當年的真相,卻又不能把大本營丟了。

政治上就是這樣,不管怎麼鬧,表面上必須要和諧民主。以下犯上的事情會導致上官的權威受到威脅,從而打破現有的平衡。

于謙沉思片刻喊人將吏部尚書何文淵以及戶部尚書金濂請來議事。

自丞相被廢除後,是皇權、勳貴、內閣統領六部三權天下,如今兵部、吏部、戶部三部均為于謙馬首是瞻,原本鬆散的六部變成了一個軍政統一部門,強權無比。

不一會兒,兩位尚書就來到于謙近前,相互拱手後落座。

于謙將郭登的公文推給兩位尚書傳閱,半晌之後開口詢問:“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孫鏜授意的,矛盾已經激化了,咱們得想個法子應對。兩位看如何?”

見二位尚書不接話,于謙又說到:“兩位大人,即使是我拿主意,也得給點參考意見吧?”

此時吏部尚書何文淵說到:“於少保,兵部的內部事宜本不應該我等過問,如今這情況怕是要有人員調動,我暫且參上一言,孫鏜副總兵與大同總兵郭登多有不合,與宣府兩位楊參將也多有齷齪,這也是朝廷能放心把他放在那個位置的原因,如今孫鏜竟然以其子幼子的性命來公開矛盾,再把他放在那裡怕是要出事情,我建議將其調回京營,這樣他在眼皮底下也翻不起什麼花樣,宣大兩府的事宜也安定。”

“行儉所言極是,錢糧入宣大兩府的數目極大,兩府又是抵擋也先的最前線,內部不容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才叔學淺
關於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戰國末年,他師承鬼谷子,合縱連橫,更是組建黑冰臺,幫助嬴政橫掃六合。漢末天下三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世人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陸離隱世不出,則大漢難興!”他親眼目睹了千古女帝的絕唱,又見到了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天下。又曾在危難之中匡扶大明,與鄭和七下西洋,引萬國來朝。他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華夏曆朝歷代的興盛與衰敗。直到那一
歷史 連載 291萬字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第八塔峰主
關於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年代文,團寵日常,彌補意難平」上天給了唐心一次重來的機會,這輩子她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了。雖然重生到了那艱苦的年代,可誰讓她是命運的寵兒,今生的家世顯赫,有全家人的疼愛,完全是躺贏的節奏,那她這輩子就完全可以當只快樂的米蟲啦。直到遇見了將文柏,唐心才知道原來自己穿書啦!!天吶,那可得捂好自己的小馬甲,原書女主一直搞事業,太高調了,自己可得離他們遠一點,別被發現了
歷史 連載 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