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有失偏頗,不可同日而語 (第2/2頁)
浮生WX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晉幽公即位。此時,晉國公室已一點威嚴也沒有了,能夠控制的地盤也只有絳(山西運城新絳)與曲沃(山西曲沃)兩地,其餘的土地已全被三家瓜分了。
在這樣的局面下,晉幽公不但沒有半點號令權,還得自己去朝見三家之君,這個“國君”當得太悲慘。從此,韓、趙、魏合稱為“三晉”。
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將三晉封為諸侯,這樣韓、趙、魏三家得到了周天子的認證,正式步入諸侯國的隊伍,取得了與其它老諸侯國平起平坐的地位與名分。
三個諸侯國的開國國君分別是魏文候、趙烈候和韓景候。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共同廢掉了晉國傀儡國君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的土地瓜分殆盡。
曾經風光無限的一代春秋霸主--晉國,就這樣被自己豢養的卿大夫們瓜分了。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
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
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致使荀彧受人非議。
後來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永漢元年(189年),荀彧被舉孝廉,任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
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掌握大權。
荀彧請求出任地方官,任亢父縣令,隨即棄官歸鄉。
當時荀彧同郡韓融帶著宗親一千多家在密縣西山中避難,荀彧對父老說:“潁川是四戰之地,如果天下有變,那就會經常受到侵略,應該早離去,不能久留。”
但鄉人們多懷戀故土,不願離去。
冀州牧韓馥與荀彧同郡,他派人接荀彧,鄉人不願跟隨。
荀彧只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到冀州後,冀州已為袁紹所得,袁紹見荀彧來,待之為上賓。
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荀彧見漢室混亂,每每有匡正之心。
當時曹操在東郡,荀彧認為曹操有雄略,而袁紹終不能成大事。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這是我的子房啊!”於是任荀彧為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