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第1/2頁)
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惠盎的書齋有些亂,木架上、箱子裡,到處擺滿了竹簡,蒙仲好奇地拾起一冊翻開一瞧,卻意外地發現竟然是儒家的書冊。
這讓他嘖嘖稱奇。
「怎麼了?」惠盎見此好奇問道。
蒙仲解釋道:「據小子所知,惠大夫乃是惠子的族人,小子原以為惠大夫學的是名家的知識,沒想到……」
「沒想到竟然是儒家,對吧?」惠盎笑了笑,旋即說道:「你既是莊夫子的弟子,自當明白夫子與我族叔惠子的交情,你我之間就無需這般客套了,兄弟相稱即可。」說罷,他率先笑問道:「阿仲,夫子教你的,想必都是道家的經典吧?」
「並不完全。」
蒙仲搖搖頭說道:「夫子還教了我名家的知識,比如惠子所著的《堅白論》、《同合異》、《遍為萬物說》,我皆稍有涉及。」
惠盎聞言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旋即便興致勃勃地與蒙仲辯論起名家的那些經典命題,從始至終,蒙仲面不改色、對答如流,這讓惠盎徹底相信,眼前這位少年的確是莊子的弟子。
因為唯有莊子的弟子,才會如此精熟於道、名兩家的思想。
第041章 惠盎(二)
在經過了一宿的秉燭長談後,惠盎與蒙仲對彼此已頗為熟悉與親近,亦逐漸適應「阿兄」、「阿弟」這般的稱呼。
儘管惠盎的年紀,比蒙仲年長近三十歲,但論輩分,前者是惠子的侄子,而後者是莊子的弟子,他倆倒也確實屬於同輩,因此用兄弟稱呼並無不可。
熟悉了之後,蒙仲才感覺出惠盎是個面冷心熱的人,記得昨日他在府門外初見惠盎的時候,只見這位宋王偃身邊的重臣面色冷淡,龍行虎步、頗有氣勢,少了幾分親和。
但在彼此熟悉,坦誠相待之後,蒙仲這才感覺惠盎其實是一位非常好相與的人。
當然,這是因為彼此的關係近,倘若換做旁人,相信惠盎就不會那麼推心置腹了。
據彼此的交流,蒙仲感覺惠盎學的很雜,彷彿涉及道、名、法、儒、墨幾家的學術,不過最精純的,不是道家、也不是名家,卻是儒家與法家。
不得不說這讓蒙仲感到很是意外。
畢竟從親疏來說,惠盎也應該集道、名兩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或法家。
對此惠盎解釋道:「道家治國,治的是太平盛世,且道家首要在於『治己』,你亦是道家弟子,想必能理解愚兄的意思。」
蒙仲微微點了點頭。
他當然明白,道家的治國思想,即「無為無不為」,這是建立在「治人」基礎上,即要求君主與臣子都具備一定要求的道德準則,君主與臣民的道德絕無越高,道家的治國思想就越發能體現,但反過來說,道家的治國思想就很難實現,就比如當前的亂世,國與國之間為了兼併土地而頻繁發生戰爭,在這種情況下,道家的思想就很難被君主所接受,即便被接受也難被奉為治國的策略。
說白了,道家思想不適合用來作為王權統治臣民的工具。
而適合作為統治工具的,即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它源自於周禮,其本身就是為了貴族統治庶民,只不過它提倡「仁義」,主張上位者善待下位者,而下位者則必須迎合、擁護上位者,其本質還是為了君權統治。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這句話就已經充分闡述了儒家治國思想的本質。
至於法家,雖然法家曾主張「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其本質還是為了維護君權統治。
且法家法家必須得到君主的支援,才能施展自己的治國抱負。
曾經,秦太子(嬴駟)犯了罪,商君衛鞅言「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決定重懲太子以表現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