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眠師的手法,竟然也在日本掀起一陣風潮,成功地發展他自己的催眠秀事業。後來他功成名就後,特地飛來紐約,要求哈特博士給予專業訓練,哈特博士簡直不敢相信有這種事,直到看到對方帶來的錄影帶、與新力等日本各大公司高階主管合照,他才歎為觀止,信了,就幫他密集特訓了一週。
可見,即使不懂得催眠的人,只要完全模仿舞臺秀催眠師的手法,也能達成娛樂大眾的效果。
總結來說,催眠秀,秀肯定是真的,催眠則有真有假,它的重點在於讓大家開心,讓大家覺得秀很好看,至於配合演出的人是否進入催眠狀態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配合演出的人是否“配合”。
催眠秀有危險嗎
幾乎所有的舞臺秀催眠師都會宣稱催眠秀很安全,只會帶來歡笑,不會造成後遺症。
一位著名的舞臺秀催眠師甚至幽默地回答這類問題:“催眠對觀眾的危險很大,他們會因為笑得太過火而摔下椅子受傷。”
事實並非如此。
就以臺灣為例,每次催眠秀熱潮過後,催眠師揹著厚厚的錢囊離去了,卻留下相當數量的觀眾來到精神科、心理治療中心求助,有的則是前往外科求診。
在舞臺上,參與者被下指令表演劇烈的動作,例如,捉對廝殺的兩名西部槍手,他們可能在道具之間閃躲、滾進、跳躍,如果沒有充分熱身,可能會發生肌肉扭傷,然後,在表演的過程中,由於太過投入,也有可能碰傷、摔傷、撞傷。
如果參與者有高血壓、心臟疾病,有可能被劇烈運動誘發病症。
如果參與者進入深度催眠,按照指令做了一些誇張的表演,事後可能會覺得丟臉、尷尬,不敢見人,而需要心理輔導。
如果參與者本身的身心狀況處於精神分裂邊緣、情緒不穩定、有歇斯底里症狀,有可能在過程中失控。
常見的一種情形是催眠師植入的指令在表演結束後,沒有解除乾淨,而產生問題。
馬卡斯()在其著作《催眠研究——論其真實性與虛構性》中談過一個案例,一個病人告訴醫生說他被人跟蹤,而實際上並沒有人跟蹤他,所以醫生認為這可能是精神病的前兆,然而除此之外,他並沒有其他症狀。經過多次面談後,終於找出真相。原來是他曾經被催眠師催眠的後果,因為催眠師為了引發他的興趣,對他暗示說有一隻兇猛的黑狗從背後追他,後來這個指令並未解除乾淨,多年來,他一直以為有人跟蹤他,以至於造成心理的困擾。
由於參與催眠秀的觀眾很多,催眠師很難保證每個人的指令都完全解除。
我記得1997年臺灣TVBS電視臺的《2100全民開講》曾經以催眠為主題,請來舞臺催眠師馬丁,現場給來賓做催眠。其中政界名人璩美鳳的催眠敏感度很好,進入了第五級催眠深度,產生了幻覺,把主持人李濤當成大帥哥李察·基爾去擁抱,現場呈現出非常熱鬧又有趣的氣氛。
擁抱一下也還好,接下來,馬丁又把璩美鳳催眠成從1數到10的時候,會數不出7。
這是屬於第三或第四級的催眠深度,所以璩美鳳很容易就進入了。
結果呢,第二天新聞報道,當天夜裡,璩美鳳回家之後,發現自己還是數不出7這個數字,她開始驚恐了!驚恐到歇斯底里的地步。
後來是怎麼收場的,我就沒有看到後續報道了。
這種數不出7的催眠現象,其實很稀鬆平常,只要在節目現場催眠師說一句話就能解除了,為什麼還會延續到節目散場了,人都回家了,還困在其中?實在令人不解,也對璩美鳳深感同情。
如果當時她能懂一點點催眠,就能夠透過自我催眠把指令解除了。
例如,在那種情況下,先讓自己做幾個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