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懶人沒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城薊城。燕王喜率領殘部佔據遼東稱王。
第三年,夏天,楚國出兵偷襲秦國的南郡。
王翦說需要六十萬兵馬攻打楚國,李信說他只需要二十萬。秦王政採納了李信的策略。
朝野傳聞,說秦王政私底下笑話王翦老不堪用。王翦辭官回鄉。
秦王政派李信、蒙恬率令二十萬兵馬,南下伐楚。另外,駐守在秦魏邊境的王賁也率領一支軍隊參與了這次伐楚之戰。
話說在南郡擊退楚軍以後,王賁並沒有班師回朝,而是迅速率軍北上,進攻魏國。當時恰好是汛期八月,河水暴漲。王賁挖溝引黃河之水淹灌大梁城(魏國都城),城牆被大水衝倒,魏王投降。
李信和蒙恬也分兵,各自攻打楚國。
第四年,李信孤軍深入,一開始連戰連勝,後來中了埋伏。楚國大將項燕帶領四十萬楚軍精銳,尾隨追殺了李信三天三夜。人倒黴喝涼水都塞牙,李信好不容易逃到陳郢,算是回到秦國境內了,結果昌平君反叛,在陳郢切斷了李信的退路。李信率領的軍隊傷亡慘重。
秦王政再度徵召已經告老懷鄉的老將王翦,舉國的兵力盡出,秦王政放心不下,把趙琨安插進軍中給王翦當了副將,王翦攻破楚國都城,趙琨俘虜了楚王。楚國大將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繼續對抗秦軍。又過一年,王翦、趙琨大獲全勝,昌平君戰死,項燕拔劍自刎。王賁攻佔遼東,俘虜燕王喜。
最後,秦王政很隨意地找了一個藉口攻打齊國——齊王建派兵駐守西面的邊境,拒絕與大秦互通使者,定是想要作亂!王賁從燕國故地攻入齊國,俘虜齊王建。
韓、趙、魏、楚、燕、齊全部覆滅。戰國至此終結。
秦王政一統江山,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郡。這是自古以來的君王都不曾有過的廣袤疆域。李斯上疏提議: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用“皇帝”作為秦王政的稱謂。
秦王政希望大秦千秋萬載,一世、二世、三世……傳至萬世,在子孫後代的手中無限延續,因此自號“始皇帝”。因為皇宮最高的臺階叫作“陛”,所以百官尊稱始皇帝為陛下。
趙琨在楚地待了三年,召集燕齊方士批次生產化肥和農藥,培育雜交水稻,將雲夢澤改造成魚米之鄉。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荊楚舊貴族徹底失去了百姓的擁戴,再也無力翻身。
始皇帝多次來信,趙琨才將其實還沒有培育成功的雜交水稻交給當地的農官打理,回到咸陽。
秦國更改了官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為三公。太尉的人選原本是尉繚子,但是尉繚攜紅顏知己歸隱,不知所蹤。眾人推舉趙琨為太尉,百官之首,從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忽一日,始皇帝的詔書發到桂林,因為文字不通,居然沒一個人能看懂。
於是李斯奏請統一文字。
秦王政命令李斯、趙琨、隗林、王綰主持統一法令、文字、度量衡等各項事宜。
國家初定,丞相王綰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