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答卷與未來 (第3/4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瞻基頒佈了成為皇帝后第一道發展旨意,以大明工局為主要投資,成立天竺鐵道工程部,一條從撒馬爾罕到天竺北,一條從南洋到天竺南,圍繞天竺五大地區修建鐵道。
隨著經濟政策的頒佈,隨後下達了組織移民天竺地區的旨意。
經過朝廷與刺泥、案達羅、烏里舍、阿難功德等宣慰司土官的多番溝通後,終於以宗藩體系中的約定為主,完善了移民前的準備。
移民們的外部環境總體偏好,有助於移民們儘快恢復穩定的生活,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根據朝廷的方案,未來的十年裡,大明會向天竺北地區,天竹南地區,最後是其餘的地區,移民至少三百萬人口,並且形成三十年的國策。
只要這條國策得以落實,未來的三十年內,大明的強盛與生產力的昌盛,發展速度不但不會緩慢,甚至會是當下的發展速度兩倍有餘。
朱瞻基無法抗拒這個誘惑。
永樂年生人,太原農具三廠廠長,金州分割槽副掌櫃,密雲分割槽大掌櫃,大明工局鋼鐵司管事,大明工局財務部大管事,大明工局陝西大區負責人,大明工局第四代大掌櫃鄭國良,提出的方案,直接觸碰到了新皇帝的內心深處。
這是大明工局的大勝利。
鐵道工程部本身就是大明工局分離出去的,包括工程部、技術司等如今的大部門,誰當年不屬於大明工局,大家才是一家人。
新時代裡競爭出來的鄭國良,制定的一攬子計劃,含括了所有的利益部門,在資源上的整合,讓大明工局的威力更上一層樓,成為了徹底的巨無霸。
內心深處,鄭國良看不起原來的幾位掌櫃。
大明工局最強大的優勢是資源,而不是亂七八糟的,只要資源上整合完畢,大明工局的威力才能徹底的發揮出來。
在諸多體系的合作下,大明對天竺地區的開發,包含移民,農業,輕工業,經濟業等等,遇到的抵抗勢力皆無法造成威脅。
多方位的出擊,四面開花。
第一期移民目標二十萬的計劃完成,第二期移民目標四十萬的計劃完成,第三期.
金州的李成賢,得到了朱高熾的提示後,回去開始更換了溶液,最後找到了乳糖液,發現用乳糖液代替才能增加青黴素的產量。
不久後,在李成賢團隊的研究基礎上,另外的研發團隊又發現了玉米漿的加入,可以令產量增加十倍。
這一項的發現,令青黴素終於可以在人體上滿足,但是也只能滿足極少部分的人,無法成為普及的藥物,當大明朝廷在天竺地區第四期的移民計劃超額完成後,李成賢的團隊再次得到了突破。
青黴素的產量從每升培養液提取兩個單位上升到四十個單位,雖然仍然名貴無比,但已經滿足大多數權貴的需求,學者們相信只要繼續突破下去,以後工人階級與軍戶階級都能用得起青黴素。
宣德十年。
天竺地區移民總人口達到了六百餘萬,遠遠超過了當初的制定計劃,在鐵道附近建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鎮,大明完成了一個圓圈。
最遠到極寒之地,最南到南洋,最北到塞北,最西到木鹿。
從撒馬爾罕到小葛蘭,從小葛蘭到榜葛刺,從榜葛刺到緬甸宣慰司,從緬甸宣慰司到六坤,從六坤到占城,從占城到廣西,從廣西到京城,從京城到遠東,從遠東到塞北,從塞北到撒馬爾罕。
朱瞻基登基以後,不敢行錯一步。
做的最大的功績就是修建鐵道,以大明工局為建設,大投資大專案,天竺地區的地理富饒,讓大明的投資不光很快得到了回報,而且回報率驚人。
根據學者們的說法,天竺地區為大明帶來的效益,遠超過海外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