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聚變理論 (第2/2頁)
月下小劍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侖力相互排斥的阻礙(量子隧穿),最終相互吸引到一起。
而強相互作用的範圍與原子核半徑相近。如果拋開過多的理論分析,可以說電荷越小,原子核半徑越大的原子核之間更易發生聚變。
所以,同樣帶一個正電荷,原子核半徑大了很多的氘和氚更易發生聚變。
比如,氘氚聚變大概需要1億度,而沈森前世星系中太陽中心溫度只有1500萬度,而氫鋰7需要幾百億度。
如果是光學厚環境中,即輻射能量不損失,並且溫度極高,比如在超新星爆炸的環境中,這一聚變是可以發生的。
但以李老頭他們的技術,工程條件下實現氫或者是鋰聚變,也就是產生的能量增益,根本不足以彌補維持聚變的能量和裝置損耗。
通俗的理解,也就是花了一萬塊,得到了一塊的受益,完全的不划算。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廢土上的燃料居然讓李老頭他們用光了,不可想象!
專家不是說掌握了核聚變就有無窮無盡的能源嗎?
沈森記得很清楚,地球上一個專業的科研組織給出的全球能量消耗約10∧14w,做一個質能轉換相當於每秒消耗一克多一點的物質。
再換算成聚變,考慮一下能量利用率的問題,也就是十幾千克到幾十千克的氘氚。按這個消耗速率,地球上的氘夠人類用900億年。
就算廢土星球上儲量沒有多少,但李老頭說過他們還在周圍小行星上開採,而且他們還能人工製造反物質,人口也沒有地球上多。
如果專家說得對的話,不至於這麼幾十年的時間就消耗一空。
但就當沈森問出了這個問題後,李老頭先是詫異了看了看沈森,然後才恍然大悟的解釋道。
“首領這些知識應該是從那個世界中得到的吧,真不可思議,看來那顆星球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文明世界,不過他們的技術發展有些太過落後,可能還沒有遇到這個問題。
我給首領您講一個曾經我老師的老師的老師說過的一個簡單比喻吧!
當年他老人家的老祖宗曾經說過,原始人類看著森林感嘆這麼多木頭,煮飯取暖永遠都用不完,但後來誰把青山剃光了。
而現代人類看著煤和石油,同樣說了和他們祖先一樣的話,但現在呢,是不是也沒有了?
站多高看多遠,科技水平就是能源消耗水平,隨著文明的發展,能耗的成長是超越指數級的。
以前的人類可能感覺上百千克的聚變燃料能夠提供一顆星球的整年消耗,但到一千年之後,這個消耗可能到達現在的千萬倍,乃至數億倍。
就比如我們頭頂已經損壞的雨神和雷神大氣調節系統,每天的消耗量,如果換算成核聚變燃料的話,大概有個幾百噸吧,但這還主要是在依靠太陽能的前提下。
不過他們的話也不能說是全錯,死守在一顆星球上的確談不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當我們走入星辰大海,科技發展到難以想象的地步時,這句話或許就是正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