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第1/2頁)
完顏紹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眼看李毓昌即將回省,王伸漢發急了,決定孤 注一擲,殺人滅口,由包祥出面,找李祥、顧祥和馬連升三人商量,講定由他們下手害死 主人,重金酬謝,再替他們另找新主人。這幾位二爺利慾薰心,一口答應。找個機會,先投 毒於茶水,待李毓昌服毒發作後,又合夥用繩子將其勒死,再將屍身懸掛樑上,偽造了一個 自縊身亡的現場。
救災賑恤發橫財(3)
省裡派來的查賑官員自縊在臨時公館裡,按說也不是小事,但王伸漢揣上2000兩銀票去 淮安知府王轂耳邊一嘀咕,這事就大事化小了。王轂再擬一道呈文到省裡,布政使和按察使 都無所謂地認可了自殺的結論,又會銜上報兩江總督鐵保,鐵保也是一路上的料,點頭畫押 ,就算小事化無了。接下來,王伸漢發文通知山東即墨,著李毓昌親屬來領柩回籍,同時兌 現前言,把李祥薦給長州通判,把馬連升薦給寶應知縣,顧祥發了筆昧心財,想回老家享 福去,王伸漢再另送一筆盤纏,由他上路。
從常情判斷,這件冤死案就這麼定局了,偏偏&ldo;棺屍雖暫掩,袖血未能防&rdo;,又漏出了 破綻。先是李毓昌的本族叔父李太清來山陽領回棺柩時,在死者遺物中發現了一篇文稿,內 有&ldo;山陽知縣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rdo;等語,這使他大起疑慮;但衙門裡定的案, 連省撫、總督都核准了,倘提不出有力證據來,哪得翻案,只好運柩回鄉再說。 靈柩到了即墨,全家痛哭,準備舉哀埋棺,可李毓昌妻子在整理丈夫衣物時,發現一件他平 時穿用的皮衣上,有斑斑血跡,忙告訴了李太清。李太清更加懷疑了,當場作主,開棺檢驗 ,一驗就發現有中毒症狀。於是立即寫好呈文,急忙趕到北京,向都察院喊冤。一個新科進 士即用知縣被懷疑是害死,這可不算是一般冤案了,都察院依照規定向皇帝奏呈。清仁宗對 州縣衙門無法無天的事,向有所聞,立即責成軍機處追查,還發道聖旨給山東巡撫吉綸,讓 他馬上把李毓昌的屍體運進省城詳驗。同時再諭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即將山陽知縣王伸漢並 有關人證徵調北京審訊。
皇帝三申五令,各方不敢怠慢,急如星火般地動作了起來,山東、北京,可就不比兩江地 盤上能讓他們一夥一手遮天了,在證據確鑿的條件下,冤案的來龍去脈被弄得一清二楚,最 後由清仁宗親自決定了處理辦法‐‐
李毓昌&ldo;不肯捏報戶口、侵冒賑銀,居心實為清正&rdo;,應樹為榜樣,特令賞加知府銜, 隆重安葬,並刻御製《憫忠詩三十韻》於石碑,樹在他墓前。因為他沒子嗣,皇上又親自為 他找個兒子過繼,繼子也賞了&ldo;舉人&rdo;功名。
山陽知縣王伸漢抄沒家產,立處斬決,連兒子也發配伊犁;淮安知府王轂同惡相濟,立 處絞決; 王伸漢的&ldo;二爺&rdo;包祥,&ldo;著即處斬&rdo;,讓他再去陰間跟主人當長隨;李毓昌用的那三位 &ldo;好二爺&rdo;顧祥、李祥、馬連升,全部凌遲處死,其中李祥的受刑地點就放在李毓昌墳前, 處死後還要&ldo;摘心致祭,以洩憤恨&rdo;;江蘇巡撫汪日章,&ldo;於所屬有此等巨案,全無覺察&rdo; ,皇帝罵他是聾子,著即革職;兩江總督鐵保呢,用清仁宗的批語來說,叫&ldo;昏聵糊塗已 極!何堪忝列朝紳&rdo;?也是著即革職,發往烏魯木齊效力贖罪。
&ldo;癉惡法應飭,旌賢善表彰。除殘警邪慝,示準作臣綱。&rdo;清仁宗憫忠長詩的這最後幾句, 意在讓天下官吏警惕,可這種&ldo;賑弊&rdo;在歷代官場上從來沒有真正禁絕過,一塊詩碑一座墳 ,又豈能為它作個句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