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2頁)
完顏紹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許又有讀者要提出質疑了:即便說管著這些&ldo;生老病死&rdo;的事兒有諸多好處可佔吧, 可他們畢竟不在編制之內,怎麼可以放在州縣衙門內來介紹呢?
&ldo;生老病死&rdo;雞毛官(3)
這又引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時,特別是清朝中後期,這幫兒雜職幾乎大都有了 &ldo; 官身&rdo;。哪來的?就從這&ldo;生老病死&rdo;四個字得來的。清朝中後期之捐例大開保案驟升,這 是眾所周知的,具體的內容,我們還要在後面講到。這兒僅說說雜職取官之道:但凡逢到旱 澇蝗患這些自然災害時,國家一面要對災區實行賑濟免稅,一面又要傳諭各地募捐,幫助政 府分挑負擔,經辦募捐有功的人,可以由地方官提出保案獎給官身;捐錢數額大的人,也可 援例授予品秩。做州縣長官的人接到這種諭旨,往往委派這些管著慈幼局、養濟院、漏澤園 等機構的人經辦捐務,一來是貪其親信,二來也因為他們本是代表官府經管慈善事業的,踵 事增華,順理成章。對於這些人來講,就是發災難財或者叫募捐財的好機會了。為富不仁者 平素一毛不拔,這會兒捐個大數目買官品,官是自己得的,但辦捐有績的功勞就歸別人了; 更多的是平民百姓,拿不出多的,捐個八文一吊,略表窮幫窮的心意,反過來還覺得太少了 些,不肯報上姓名。可是若將這些無名氏所捐的數目做個加法,結果也很可觀。於是辦捐者 就將其中大部分歸納在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姓名下,向國家換幾張官照來,自己用不了還可以 賣給別人;方式是想過官癮的人捐些錢出來,再塞一票給辦捐者,讓他把無名氏的數目攏起 來分到他的名下。照慣例,辦捐者是要把捐人捐數都張榜公佈以明無私的,所以他又總留些 &ldo;無名氏&rdo;在榜上,&ldo;無名氏&rdo;見了,都認作是自己而不會發生懷疑,豈知這些人錢也賺了 ,名也撈了,官也得了呢!《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介紹一位&ldo;三代行善&rdo;的申義甫,&ldo; 自從 他爺爺手裡創辦善舉,無論有什麼賑捐,都是他家起頭。有名的申大善人,沒有一個不曉的 。到這申義甫手裡,也著實有幾文了。申義甫每辦一次賑捐,連捐帶保,不到五六年,居然 由知縣也升到道臺,指省浙江。因為近年光景甚好,過的日子很舒服&rdo;,乾脆留在縣上繼續 &ldo;行善&rdo;,那更是此道中的精英人士了。
有了&ldo;官身&rdo;,&ldo;雞毛官&rdo;們也都一個個穿起了補服,像模像樣地成了拈香站班中的一員。
第三章 &ldo;升官圖&rdo;上彎彎繞
古代官場升官圖
中國古代官場上,有一種類似現在小孩子玩的&ldo;飛行棋&rdo;的遊戲,叫作&ldo;升官圖&rdo;,也 叫&ldo;彩選格&rdo;或&ldo;百官鐸&rdo;。據說首創於唐代,傳至清朝仍舊不衰,尤其盛行於州縣衙門內 的小官下僚們中間。其玩法是把本朝的各種官職名稱、出身類別、選任方式、考核制度、任 期俸祿、獎懲措施、升黜依據等諸項,全開列在一張畫滿方格的紙上,然後擲骰子爬方格定 輸贏。第一擲作為進身之始,以後以幾點為德為功,幾點為贓為貪,幾點為升,幾點為降, 彎彎繞繞極多,&ldo;有為尉、掾而止者,有貴為將、相者,有連得美名而後不振者,有始甚微 而倏然於上位者&rdo;(趙翼《陔餘叢考》卷33)。大概這種&ldo;畫餅充飢&rdo;式的&ldo; 升官&rdo;法也有平 衡心態的特殊效用吧,許多在實際生活中連個進士及第功名也沒得到的&ldo;綠豆芝麻&rdo;兒,在 這個道道上倒爭得挺起勁。是以有人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