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 (第1/3頁)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闆想要幹事,首先折騰的就是下面的人,這點徐景昌在上輩子就深有體會。
眼下朱棣要整頓內政,要恢復民生,還要對外用兵……他嘴唇一碰,倒是爽快了,可千頭萬緒的事情,亂的和麻繩似的,都要落到下面人身上。
不過好在自己就是個通政使,不用負責具體政務,或許能輕鬆一些。
說起來。徐景昌這還是第一次來通政使司坐班。
一個四十左右的文官已經早早等著了。
“下官吳山,忝列左參議,拜見通政使。”
徐景昌看了他一眼,發現吳山手裡抱著一個名冊,就笑道:“我初次為官,不太懂規矩,你先跟我說說,咱們通政司有多少屬官,負責什麼政務?”
吳山忙道:“這通政司乃是太祖高皇帝所立,他老人家說政務如水,意在常通,所以設立通政司,專門通達政務,以防臣子矇蔽君父。尤其是廢除中書省之後,通政司權柄日重,僅在六部和督察院之下,通政使更是大九卿之一,朝野仰望。”
徐景昌點頭道:“那你說說,具體負責什麼?”
吳山點頭,“是這樣的,首先,在京各部衙門,所有的奏疏,都要送到咱們這裡,由通政司分門別類,一些小事情,就直接發給各部衙門,讓他們處理,緊要的事情,需要直送左順門,交給內廷司禮監,由他們上呈陛下。等陛下處置之後,由通政司明發六部諸司。”
“除此之外,京外各地的章奏題本,也要送到通政司,由咱們上奏。再有,如果民間有冤屈上奏,也要先到通政司,登聞鼓就設在咱們院內。再有如果聽說了重要的事情,通政使可以隨時向陛下上奏。再有,百官議事,重要的軍國大事,通政使也要參與。總而言之,各部的事情,京城內外,上上下下,您都能過問一二。”
徐景昌不由得深吸口氣,什麼都能管一點,怎麼聽著有點耳熟啊?莫非是行政事務部?自己這是成了吉姆哈克?
徐景昌稍微思忖,也就明白了,這事情還要怪朱元璋。
本來丞相就是調理陰陽,典領百官,這些內外政務,大大小小,都要先經過丞相這一級,然後才能遞給君王。
可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直接以皇帝之尊,兼任宰相,直面六部,事無大小,皆要上呈天子。
這樣一來,就需要一個衙門,替朱元璋做初步整理,傳達聖命,毫無疑問,這個職責就落在了通政使頭上。
大約可以把通政使看做皇帝的秘書。
所以說六部九卿,其餘八個,都是各管一攤,哪怕強如蹇義和夏原吉,都只能負責本部事宜。
唯獨通政使,可以插手朝堂大小事務,權柄大的驚人。
但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為朱棣登基之後,很快就覺得政務太過繁瑣,他沒有老爹的精力,就設立了內閣,選拔了一批翰林官,充任閣員。
協助天子,處理政務。
事實上內閣的設立,侵奪了通政司的權柄,再往後,皇帝連政務都懶得處理,內廷權柄也越來越大,通政司把奏疏送上去,司禮監還能過一道手,弄得通政司權柄更低,幾乎就成了擺設。
等到明代中期,內閣一統江湖,吏部天官都要對大學士俯首帖耳。
所以內廷外廷,內閣六部,他們的權柄是個動態平衡的過程,相當程度也取決於大臣自己的能力。
輪到張居正那種首輔,再強的六部尚書都不管用。
但是換成紙糊的三閣老,情況就不一樣了。
不過眼下倒是處在一個很特殊的階段。
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六部直屬天子,吏部天官還是當之無愧的朝堂老大。
內閣還沒有設立,司禮監尚處在“宦官不得干政”的階段,作為大九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