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第3/4頁)
魯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影響,於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飛升,所以喜服藥;有一派人慾永遊醉鄉,不問世事,所以好飲酒。服藥者‐‐晉人所服之藥,我們知道的有五石散,是用五種石料做的,其性燥烈‐‐身上常發炎,適於穿舊衣‐‐因新衣容易擦壞面板‐‐又常不洗,蝨子生得極多,所以說:&ldo;捫蝨而談。&rdo;飲酒者,放浪形骸之外,醉生夢死。‐‐這就是晉時社會底情狀。而生在現代底人,生活情形完全不同了,卻要去模仿那時社會背景所產生的小說,豈非笑話?
我在上面說過:六朝人並非有意作小說,因為他們看鬼事和人事,是一樣的,統當作事實;所以《舊唐書》《藝文志》,把那種志怪的書,並不放在小說裡,而歸入歷史的傳記一類,一直到了宋歐陽修才把它歸到小說裡。可是志人底一部,在六朝時看得比志怪底一部更重要,因為這和成名很有關係;像當時鄉間學者想要成名,他們必須去找名士,這在晉朝,就得去拜訪王導,謝安一流人物,正所謂&ldo;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rdo;。但要和這流名士談話,必須要能夠合他們的脾胃,而要合他們的脾胃,則非看《世說》,《語林》這一類的書不可。例如:當時阮宣子見太尉王夷甫,夷甫問老莊之異同,宣子答說:&ldo;將毋同。&rdo;夷甫就非常佩服他,給他官做,即世所謂&ldo;三語掾&rdo;。但&ldo;將毋同&rdo;三字,究竟怎樣講?有人說是&ldo;殆不同&rdo;的意思;有人說是&ldo;豈不同&rdo;的意思‐‐總之是一種兩可、飄渺恍惚之談罷了。要學這一種飄渺之談,就非看《世說》不可。
※※※
〔1〕孔融(153‐208)字文舉,東漢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曾任北海相,後因反對曹操,為曹操所殺。禰衡(173‐198),字正平,東漢末平原般(今山爾臨邑)人。因反對曹操被送至劉表處,劉表又將他送至黃祖處,終為黃祖所殺。
〔2〕《笑林廣記》清遊戲主人輯。笑話集,四卷,分古艷、腐流、形體、閨風等十二類。
第三講唐之傳奇文
小說到了唐時,卻起了一個大變遷。我前次說過:六朝時之志怪與志人底文章,都很簡短,而且當作記事實;及到唐時,則為有意識的作小說,這在小說史上可算是一大進步。
而且文章很長,並能描寫得曲折,和前之簡古的文體,大不相同了,這在文體上也算是一大進步。但那時作古文底人,見了很不滿意,叫它做&ldo;傳奇體&rdo;。&ldo;傳奇&rdo;二字,當時實是訾貶的意思,並非現代人意中的所謂&ldo;傳奇&rdo;。可是這種傳奇小說,現在多沒有了,只有宋初底《太平廣記》‐‐這書可算是小說的大類書,是蒐集六朝以至宋初底小說而成的‐‐我們於其中還可以看見唐時傳奇小說底大概:唐之初年,有王度做的《古鏡記》,是自述得一神鏡底異事,文章雖很長,但僅綴許多異事而成,還不脫六朝志怪底流風。此外又有無名氏做的《白猿傳》,說的是梁將歐陽紇至長樂,深入溪洞,其妻為白猿掠去,後來得救回去,生一子,&ldo;厥狀肖焉&rdo;。紇後為陳武帝所殺,他的兒子歐陽詢,在唐初很有名望,而貌像獼猴,忌者因作此傳;後來假小說以攻擊人的風氣,可見那時也就流行了。
到了武則天時,有張鷟做的《遊仙窟》,是自敘他從長安走河湟去,在路上天晚,投宿一家,這家有兩個女人,叫十娘,五嫂,和他飲酒作樂等情。事實不很繁複,而是用駢體文做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