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3/4頁)
魯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刊落之由,什九常因於世變,胡適(《文存》三)說,&ldo;聖嘆生在流賊遍天下的時代,眼見張獻忠李自成一班強盜流毒全國,故他覺得強盜是不能提倡的,是應該口誅筆伐的。&rdo;
故至清,則世異情遷,遂復有以為&ldo;雖始行不端,而能翻然悔悟,改弦易轍,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誠不可泯&rdo;者,擷取百十五回本之六十七回至結末,稱《後水滸》,一名《蕩平四大宣傳》,附刊七十回之後以行矣。其卷首有乾隆壬子(一七九二)賞心居士序。
清初,有《後水滸傳》四十回,雲是&ldo;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rdo;,蓋以續百回本。其書言宋江既死,餘人尚為宋御金,然無功,李俊遂率眾浮海,王於暹羅,結末頗似杜光庭之《虯髯傳》。古宋遺民者,本書卷首《論略》雲&ldo;不知何許人,以時考之,當去施羅未遠,或與之同時,不相為下,亦未可知&rdo;。然實乃陳忱之託名;忱字遐心,浙江烏程人,生平著作並佚,惟此書存,為明末遺民(《兩浙輶軒錄》補遺一《光緒嘉興府志》五十三),故雖遊戲之作,亦見避地之意矣。
然至道光中,有山陰俞萬春作《結水滸傳》七十回,結子一回,亦名《蕩寇志》,則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領,非死即誅,專明&ldo;當年宋江並沒有受招安平方臘的話,只有被張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話&rdo;〔19〕,以結七十回本。俞萬春字仲華,別號忽來道人,嘗隨其父宦粵。瑤民之變,從徵有功議敘,後行醫於杭州,晚年乃奉道釋,道光己酉(一八四九)卒。《蕩寇志》之作,始於丙戌而迄於丁未,首尾凡二十二年,&ldo;未遑修飾而歿&rdo;,鹹豐元年(一八五一),其子龍光始修潤而刻之(本書識語)。書中造事行文,有時幾欲摩前傳之壘,採錄景象,亦頗有施羅所未試者,在糾纏舊作之同類小說中,蓋差為佼佼者矣。
此外講史之屬,為數尚多。明已有荒古虞夏(週遊《開闢演義》鍾惺《開闢唐虞傳》及《有夏志傳》)〔20〕,東西周(《東周列國志》《西周志》《四友傳》)〔21〕,兩漢(袁宏道評《兩漢演義傳》)〔22〕,兩晉(《西晉演義》《東晉演義)》〔23〕,唐(熊鍾谷《唐書演義》)〔24〕,宋(尺蠖齋評釋《兩宋志傳)》〔25〕諸史事平話,清以來亦不絕,且或總攬全史(《二十四史通俗演義》)〔26〕,或訂補舊文(兩漢兩晉隋唐等),然大抵效《三國志演義》而不及,雖其上者,亦復拘牽史實,襲用陳言,故既拙於措辭,又頗憚於敘事,蔡奡《東周列國志讀法》〔27〕雲,&ldo;若說是正經書,卻畢竟是小說樣子,……但要說他是小說,他卻件件從經傳上來。&rdo;本以美之,而講史之病亦在此。
至於敘一時故事而特置重於一人或數人者,據《夢粱錄》(二十)講史條下雲,&ldo;有王六大夫,於鹹淳年間敷衍《復華篇》及《中興名將傳》,聽者紛紛。&rdo;則亦當隸於講史。
《水滸傳》即其一,後出者尤夥。較顯者有《皇明英烈傳》〔28〕一名《雲合奇蹤》,武定侯郭勛家所傳,記明開國武烈,而特揚其先祖郭英之功;後有《真英烈傳》〔29〕,則反其事而詈之。
有《宋武穆王演義》〔30〕,熊大本編,有《嶽王傳演義》〔31〕,餘應鰲編,又有《精忠全傳》〔32〕,鄒元標編,皆記宋嶽飛功績及冤獄;後有《說嶽全傳》〔33〕,則就其事而演之。清有《女仙外史》〔34〕,作者呂熊(劉廷璣《在園雜誌》雲),述青州唐賽兒之亂;有《檮杌閒評》〔35〕,無作者名,記魏忠賢客氏之惡。其於武勇,則有敘唐之薛家(《徵東徵西全傳》)〔36〕,宋之楊家(《楊家將全傳》)及狄青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