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5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情。
昨天吃宵夜時,葉行到後來才提到他的爺爺是廟祝。負責香火的廟祝可算不上大寺院裡的二把手,但油水也很足。
丁齊追問道:“赤山寺早就不在了,葉總的意思是說,你已經找到了當年的住持,或者找到了老住持留下的線索?”
葉行輕輕一敲桌子道:“專家就是專家,一句話就猜對了!那位老住持已經不在世了,但我查到了赤山寺當年一批東西的下落”
在解放前夕,赤山寺沒有方丈,住持俗家姓張,叫張錦麟,跟當地達官貴人多有往來,很受尊敬,經常參加各種官方活動、主持各種儀式慶典,也算是當地的一位大人物。在解放軍過江之前,他就先跑路了。
張錦麟先是南下廣州,後來去了香港,聽說又轉道臺灣待了一陣子,最後去了美國。他究竟是什麼時候還俗的,如今已沒人能說得清楚,可能是在逃離境湖之時就換了俗家裝束,也可能是到達美國之後。
總之晚年的張錦麟並不是和尚,而是一位頗有名望的收藏家兼愛國華僑,在美國擁有一座莊園,據說精通東方文化以及各種藝術品鑑賞。改革開放後的九十年代初,他以探親的名義從美國回來了,受到了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
張錦麟去世之後,留下遺囑捐贈了一些東西,其中兩批是捐贈到境湖市的。一批捐給了境湖市博物館,經鑑定應該都是赤山寺的傳世法器、從唐代到清代的各種文物。
另一批捐贈給了境湖大學圖書館,是他收藏的各種書籍,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據說其中還有一部分是解放前在大陸收藏的珍本古卷。葉行想找的線索,可能就在這批珍本古卷中。
葉行對丁齊道:“我費了不少工夫,好不容易才打聽清楚一件事。當年的赤山寺中,藏有一部名叫方外圖志的古卷,也不知是哪一朝哪一代傳下來的。文革時赤山寺被拆毀,東西都不知道哪兒去了,我原先是按照這個思路找的,結果毫無線索。
後來我突然想到,也許這部古卷不是文革的時候弄丟的,而是解放前就被張錦麟帶走了。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張錦麟後來又把它捐獻給了境湖大學圖書館?丁老師,你就在圖書館工作,不妨去找一找。如果真有這麼一部古卷,將裡面的內容記下來就行。”
丁齊想了想道:“我還真沒聽說過這麼一本書。”
葉行:“也不一定是書,其實我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只是知道它有可能收藏在境湖大學圖書館。”
丁齊:“境湖大學有幾百萬冊藏書,這些年的很多校友、歸國人士、文化名人也捐獻了不少,其中也有很多古卷。有很多到現在都沒有修復整理呢,想找可不容易。”
葉行:“那就要麻煩丁老師了,我特意給你準備好了裝置,你可以用它拍下來。不論你能不能確定就是我們要找的方外圖志,只要是有嫌疑的古卷,你就拍下來儲存,我可以再找專家來辨認。”
說著話他遞過來一樣東西,是臺超高解析度的數碼相機,只有名片大厚度不到一厘米,非常地小巧,可以很方便地揣在兜裡隨身攜帶。它還有伸縮光學鏡頭,配了照明射燈,特別適合近距離拍攝各種檔案資料。
丁齊拿過相機研究了一會兒,抬頭道:“葉總,你是早有預謀吧?”這話問得好突然,葉行的笑容有點發僵,一時不好回答,屋裡的氣氛也僵住了。
丁齊又不傻,當初葉行聘請他時提出了一個要求,讓他不要辭去圖書館的工作,他就覺得很奇怪。塗至和盧芳都認識葉行,而且葉行都向他們推薦了丁齊,所以丁齊昨天晚上才會去找葉行詢問。
今天又聽說了這麼一件事,再結合種種跡象,丁齊已然反應過來,這些都是套路!葉行早就設計好了,就是想利用他去一步步調查所謂的方外之地。
假如